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描述了狂风突起,将云雨一扫而空的画面。一个“卷”字和一个“忽”字,传达出风的迅猛和突然,令人感到惊愕。这一句在情感上给人一种骤雨狂风的紧张感和惊险感,同时也为下文的雨过天晴做了铺垫。
末句“望湖楼下水如天”,描写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湖水明净如镜,碧波荡漾,与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一种宽广壮阔、清新爽朗的美感。一个“如天”描绘了湖面宽广、水天一色的景象,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一句在情感上给人一种雨过天晴的清新感和宽广感,同时也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整首诗通过对骤雨转瞬即逝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变幻无常,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敏锐观察和诗意的表达技巧。每一句都有生动的形象和生动的描绘,充满了自然的力量和美感。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了一幅壮丽、变幻无常的骤雨画卷,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出生在眉州眉山,22岁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外放,后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过翰林学士等职务。他的一生中多次遭遇贬谪和流放,遍历各地,接触了不同的人文风貌和山水景观,也让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文。
苏轼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反对北宋中期兴起的“新法”,认为新法导致社会混乱,多次上书反对。他还在徐州等地任地方官时,为百姓谋利,改革当地弊政。他的这些政治理念和行动,体现了他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和担当。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之一,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潇湘竹石图
苏轼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一位杰出文化人的风采,他不仅在政治上有作为,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创造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和思想流传至今,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醉”字飞花令
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
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醉帆张数幅,唯待鲤鱼风。
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醉客请君开眼望,绿杨风下有红旗。
醉后不忧迷客路,遥看瀑布识天台。
醉上黄金堤上去,马鞭捎断绿杨丝。
醉袂几侵鱼子缬,飘缨长罥凤皇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