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全诗解释,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2 15:39:25

来源:解读古诗词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全诗解释,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释(1)

在苏轼的朋友圈中,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或许是最令苏轼爱恨交加的一位。公元1070年,王安石拜相,主持“熙宁变法”。可是,新法在实施过程给底层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苏轼对新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就这样,两个本来可以成为挚友的“天才诗人”却因为政见的不同而站在了对立面。

然而,宋神宗去世以后,王安石被罢相,退居金陵。此时的苏轼并没有像其他守旧派大臣一样落井下石,反而专门去探望王安石。两个曾经的死敌,推心置腹,把酒换盏,向对方诉说着心中的感慨,俨然一对相交多年的知己。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全诗解释,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释(2)

可以说,苏轼在与王安石的“相爱相*”中,始终都是心底无私的。对于新法,他也并不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反对新法,苏轼被从京城贬到了杭州任通判。在杭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更加看清了“新法太急”给下层人民带来的弊端。

于是,苏轼写了很多诗文来反映这方面的情况。其中一首极有气势的经典小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代表。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却瞬息万变,写出了史上最有气势的雨,堪称写雨诗的千古绝唱。全诗如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全诗解释,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释(3)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全诗解释,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释(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