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街景。摄影:粟子骞
03 文化线路
文化之旅的出发地,并不在校门之内。
坐落在国福路上的玖园建筑群里,复旦的先贤曾在此驻临。陈望道,谈家桢,苏步青,聆听着耳熟能详的名字,漫步于旧貌焕新的旧居,在晨光里踏过那条最初的复旦人走过的路,沿途仿佛还能听见来自远方的呼唤。
漫步到国年路上的经世书局,本次旅行正式拉开帷幕。
经世书局。摄影:田修齐
邯郸以南,国年以东,砖红色的墙壁守卫着复旦人的精神宝库。复旦图书馆共收藏纸本文献资源约602.14万册,共有14个自建数据库,其中,建成较早的文科图书馆藏书丰厚,遍涉古今,囊括中外。
猫着腰穿梭在古色古香的阁楼与书架之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你随手捧起的一册一卷,都可能是一个老古董。
自习室、阅览室、茶水间、花园修读点、报刊查阅室……一应俱全的功能配置,让文科图书馆变成了理想的学习空间,书和人,在静谧中达成巴赫平均律般的和谐。
从校园正门进入复旦,日月东路和日月西路在这里交汇,而面前矗立着一份对历史与信仰的敬意。
*像。摄影:斯嘉瑜
不同于经典的挥手致意造型,复旦的*像,主体高7.1米,象征着建党之日;底座5.16米,对应*主持起草的“五一六通知”;全像总高12.26米,代表着伟人生辰。这套“三数模式”由复旦发明,在多地推广。复旦的毛像双手背在身后,手上还握有帽子,伟岸的身影伴随着一届届复旦人,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依然屹立着,目光笃定。
随后,往东走向老校门,这是一道藏匿在校园里的校门,不同于正门的宽阔,是中国传统的牌楼样式,装饰着飞檐与琉璃瓦。
它目睹了民国初年复旦校园如火如荼的建设,也见证过抗战时期的烽火与硝烟;它曾因年久失修险些泯灭于历史,却又在百年校庆时以当年的英姿重现于世。它是一段无言的历史掷地有声的证词。老校门的正面牌匾是“复旦大学”,绕到背面则变成了“敬业乐群”。向一个见证过历史的老人求问人生哲学,得到的答案也许就是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