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深受时代精神的熏染。彼时,初唐的生机勃勃走向了盛唐的如日中天。疆域扩大开边战争频繁,社会繁荣稳定,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科举考试制度逐渐优化,一切都是昂扬向上的样子。原来由高门大族把持的权力通道逐渐出现裂缝,寒门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或在边疆建功立业,走进权力系统的通道逐步宽阔起来。寒门士子不再依靠好爸爸的关系,就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逆袭之路。
因此,盛唐的士子们,大多心怀豪迈壮怀激烈,心中鼓荡着风云之气。他们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认为,一旦风云际会之时,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日。他们甚至看不起原来安身立命的儒家之道和那些白首章句的儒生,如李白般用“终南捷径”,就可直达天听;更可以如岑参般怀抱“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理念,在边塞实现人生的理想。
但诗人们孜孜以求的仕途谈何容易?对大部分人来说,仕途之路是一条不归路,弥漫着清冷孤独甚至是失败绝望,仕途之路还是一条流血之路,纵然踏上朝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落地。
有的人终其一生,就是个布衣,如孟浩然;
有的人理想光芒万丈现实却栖栖遑遑,如杜甫;
有的人身负青云之大才,没想到却死在贪官污吏与残暴的军阀之手,如陈子昂与王昌龄。
可见,文人从政,喜剧少而悲剧多,成功者少而失败者多。
但也有一个例外,他从少年时代的要饭开始,一直等到五十岁最终封侯,成为有唐一代官职最高的诗人,他就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高适。
高适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纵然有无数不堪,但只要雄心犹在,任何时候努力都不算晚,所以,不要相信什么人到中年万事休,人到五十可封侯!
高适有着盛唐诗人普遍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高适人生的前五十年,基本上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中度过的。
《旧唐书》中说高适:“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他大概是诗人中最贫穷的了。但高适少年时混迹江湖草莽中,与那些流氓赌徒打交道,生命野草般野蛮生长,这也铸就了他生性豁达坚强豪爽不服输的性格。
高适的人生失败,是从二十岁开始的。
少年意气的高适,去京城寻求仕途,但几年慌慌张张毫无头绪,饶是性格豁达的他,心中充满了郁闷不平之气。他写道: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豪放的盛唐诗人高适,活生生地被生活搞成了晚唐绝望悲伤的样子。
高适是不会坐等机会的,他要换个姿势,再来一次。科考不得意,不如当兵去。他适北游燕赵之地,并在燕地加入军队。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与边关大漠的雄浑苍凉,再次点燃了高适的从军报国的热情,他的诗也从悲凉变成了苍凉高远。《塞下曲》: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反思并取笑自己做儒生的过往,“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自信很快就能“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但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高适的军旅生涯并未实现“画图麒麟阁”的理想,也没有“入朝明光宫”的荣光,几年的军旅生涯,除了年龄渐长,高适什么也没有。
高适还是决定回去考试。开元二十三年,高适落榜了。没有面子没有盘缠,高适只能躲在一个小旅馆中,一个人度过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多年以后的高适,一定会回忆起那个不堪回首的除夕之夜。《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求仕无门,从军失意,科考落榜,有家难回,还有什么让人到中年的高适更加悲伤?
但高适的悲伤,不是绝望。
失意的时候多读书,困顿的时候多交友。继续沉淀自己,读书交友,终于让高适迎来了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光。
诗仙李白刚刚带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高光时刻,带着唐玄宗给他的失业保障金,来到梁宋之地;
杜甫还是个裘马轻狂的毛头小子的时候,带着“会当凌绝顶”的渴望与“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也来了;
三个人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时光,观洛阳花赏梁园月,他们登台赋诗纵马打猎,他们酩酊大醉三人同睡,心情极为酣畅。盛唐诗坛三位大诗人的相遇,让盛唐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
经过多年的等待,高适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
睢阳刺史张九皋推荐高适做封丘县尉,相当于县级市的公安局长。高适虽然去了,但这与他“画图麒麟阁”的理想差距太大,所以高适很是不爽。没过多久干脆辞职不干,好不容易进入体制内,高适还是勇敢地跳了出来。高适在他的名诗《封丘作》中说,有两条理由让自己辞职不干:
一是“拜迎长官心欲碎”,他不会溜须拍马如同潘岳般望尘而拜;
二是“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无法对老百姓下毒手。
既然自己“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干脆就“转忆陶潜归去来”。
但高适绝对不是陶渊明,纵然自己已经快要五十岁了,纵然一事无成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但他仍然在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风云际会的时刻。五十岁的高适依然在等待,在人生的后半段,在知天命之年,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命运,一个坚强的观点认为,人生就是要跳起来,以更高的姿态,去触摸自己命运的高线,从而跨越命运的底线。有句话说得好,穷死莫过要饭,不实总要翻身。
机会终于来了。
高适加入了朝廷的实权派哥舒翰的幕府,任掌*,深受哥舒翰的信任,在哥舒翰的推荐下,担任了比杜甫高半级的左拾遗,与王维官职相同的监察御史等。安史之乱爆发,成为高适人生的转折点。
如何对待安史之乱这个社会大变局,体现了人的敏锐性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在这场大动乱中,李白错误判断了形势,加入了叛军,最终兵败被俘;王维在长安没有跑掉被叛军活捉最后做了叛军的官员;杜甫在动乱中像个没头苍蝇凄凄惨惨戚戚,而高适随着唐玄宗逃亡四川,靠着自己的才华,做了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李白的主子永王的叛乱,活捉了李白。命运在时代面前分野如此鲜明,是时?是运?
高适晚年虽然不如意,但最终被封为渤海县侯。从混迹草莽的一介布衣到封侯,高适用五十年的寂寞五十年的失败与坚持,完成了他一生最华美的逆袭。
人到中年万事休?
不,高适说,天命之年可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