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字达夫。他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和岑参合称“高岑”。又和王昌龄、王之涣、岑参被称为“边塞四诗人”。
高适出生于于704年,在他三十二岁时去京城参加科举,不过却没有中第。直到他四十六岁的时候,经张九皋推荐,应有道科,这次他得以中第,被任命为封丘尉。
次年,高适北使青夷军送兵,后又南回,期间曾写诗《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
后来高适辞去封丘尉,没多久又被任命为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
755年,高适五十二岁,任命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又辅助哥舒翰守潼关。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进攻速度很快很强,潼关失守。
唐玄宗李隆基迫于叛军的军事压力,于是出走蜀地,高适亦追随唐玄宗一起出行。而后高适为谏议大夫。没多久永王璘谋反,于是高适被任命为淮南军节度使,去征讨永王璘。
高适平定永王璘之乱后,又参加征讨安史之乱的叛军。
虽然高适的官位开始大了起来,不过他太敢于直言,所以受到排挤,而被贬为太子詹事,当时他五十五岁。
之后高适又被任命为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又被封为渤海县侯。
765年,高适六十二岁因病离开人世。高适去世后,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
高适的诗气势奔放,体现出当时大唐强盛时期的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高适的边塞诗具有“雄浑悲壮”的特点,就是雄壮、浑厚又古朴。
高适的边塞诗对于边塞诗派起到着很重要的作用,是边塞诗派发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其代表作有《塞下曲》《蓟门行五首》《东平留赠狄司马》《燕歌行》《塞上听吹笛》《别董大二首》《封丘作》《酬陆少府》《酬李少府》《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