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狗剃了个头典故,狗最忠诚典故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7 00:58:23

饶良街是个千年古镇,据廿世纪五十年代泌阳县《乡土知识》小册子所述,自汉朝至北宋,先后有“阳平县”、“ 平阳县”之名,后更名“饶良”至今。

给狗剃了个头典故,狗最忠诚典故是什么(1)

饶良镇人杰地灵,斗转星移一千多年过去了,先后出过明清武举,还有明末清初的邱大皇兵二皇兵跑马占地而富甲一方的邱家,继之勤劳致富的張端家,清末读书而功成名就的韩家。韩运章字自步,清末丁未科殿试第八名进士,其弟韩彝章宣统己酉(1909)科拔贡。饶良古镇历史悠久,讲不尽的名士豪杰。

今天说一个普通人的逸闻趣事:建国前后饶良街上有个名叫赵三的老光棍,娘俩相依为命。他有点憨傻,走路的姿势就显出智力不足的样子,街坊乡邻都叫他囟(xin)三。

给狗剃了个头典故,狗最忠诚典故是什么(2)

囟三差心眼,年轻时却学会了剃头,有一技之长。有人找他剃头时,他就剃头,没剃头的活时就拿着铁锨,背个箩头转遊着拾粪,要么捡柴禾。

有一年拾的粪卖给饶良南一村庄的农户,或是没给他钱,或是人家给他了钱他忘记了,气迷攻心,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人们常见他骂大街:“ xxx庄姓x的,买我四十八车粪不给钱,日恁九十万辈!”街坊和赶集的听他叫骂,习以为常,无人搭理。

给狗剃了个头典故,狗最忠诚典故是什么(3)

五十年代初期,饶良南门内西侧泰山庙北边,临路住着王爷爷家,门前空地很大,又有树荫,上街赶集的人常在那里歇脚拉家常。囟三的剃头挑子逢集时常放在这里等人剃头。

囟三心眼直心眼实,剃头的人坐下后要先掏剃头钱,他才能专心干活。谁如果不先给钱,他就一直惦记着,头也剃不好,脸也刮不净。人们都知道他的心思,坐下剃头先掏钱,让他能安心干活。

那时剃头没价格,都是随意赏钱。给钱少,证明你的头不值钱,最少也给个白蒸馍钱。

一天逢集,有人来剃头,先给了钱。囟三喜滋滋地接过钱,马上到北边买了一个白蒸馍,自己舍不得吃,等回家了给他老母亲吃。他把白馍放到剃头挑子上,正专心给人剃头,这时从南边过来一只大黄狗,到挑子边一口咬走了白馍。囟三听到动静,一看黄狗叼走了白馍,剃头刀子一放就去追狗,边追边喊。

黄狗哪会听他喊,他越喊狗跑得越快。囟三撵了一段,拐弯找不到了黄狗,气呼呼地回来了。这里人家的头剃了一半还在等着,囟三拿起刀子接着剃头、刮脸。左手捏着人家的嘴唇右手刮着胡子,嘴里恼羞成怒地朝狗跑去的方向骂道:“妈了个X,今儿给狗剃个头!”

他的意思是“今儿这个剃头钱买个馍,狗叼走了白忙活。”也就是剃头钱买的馍却给狗吃了。

剃头的人听了却气得不轻:“看你说的啥话!剃个头我掏钱了,狗吃了你的馍与我何干,你咋嚼(骂)人!”

囟三虽差心眼,这时也恍然大悟,赶忙赔礼说好话。至此,等着剃头的人和赶罢集在这里歇脚看热闹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自此街坊们凡是做了事,赔了功夫亏了本,顺口便说“今天给狗剃个头!”七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口头语在当地仍流传着。

土改时,囟三母子分到十字口路北一间房。后来年龄大了,他傻得更很了,胳肢窝夹着拾粪的铁锨把,边走边叫骂“买我四十八车粪不给钱,日恁九十万辈!”成了他每一天的常事。孩童们越逗他,他骂得越凶。

集体食堂后就是三年大饥饿,囟三连病带饿,死去了。饶良西怀街的邻居们埋葬了他。

囟三死了好几十年了,“给狗剃个头”这句口头禅,还被人们常戏说着。

给狗剃了个头典故,狗最忠诚典故是什么(4)

作者简介

陈中林:男,1963年生于饶良镇饶良西街。高中毕业,现在饶良街经商,文学爱好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