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理解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深度解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8 05:07:25


据说,诺贝尔文学奖有个“死亡之吻”的魔咒:作家在得奖后,往往很难再写出佳作。

但有一个叫做马尔克斯的作家,却打破了这个魔咒。

1985年,继《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后,马尔克斯又写出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经典著作。

此书一经出版,就饮誉世界。

《纽约时报》评价说: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费尔明娜与两个男人之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纠葛。

作者借费尔明娜的三段情感经历,引发我们关于灵与肉、爱情与婚姻等人生命题的思考,读来令人万般感喟。

也许,读懂了费尔明娜的一生,便读懂了爱与婚姻的真相。

怎么样理解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深度解析(1)

近在咫尺

却远在天边

费尔明娜,是一位美丽又高傲的富家女儿。

13岁那年,她偶遇17岁的送报员阿里萨,一见倾心的阿里萨从此对她展开猛烈的攻势。

怎么样理解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深度解析(2)

费尔明娜在不懂爱的年纪,面对阿里萨的日夜守候、一封封含情脉脉的情书以及只为她演奏的小提琴曲,开始心旌摇曳。

她误以为这就是爱情,很快就陷入热恋。

两人经常偷偷互通信件,倾诉相思之情。

不久,费尔明娜收到阿里萨的求婚信,但此时的她却突然感到不知所措。

毕竟,在潜意识里,阿里萨并不是她理想的爱情归宿。

正当她踌躇不定时,希望女儿嫁入豪门的父亲也开始横加阻拦,并带她到外地长期旅行,杜绝了女儿和阿里萨的往来。

正所谓,越是受阻,越让人无法自拔。

本来还犹豫不决的费尔明娜变得坚定无比,在阿里萨一封封偷偷寄来的狂热求爱信中,她迷失了方向,答应了对方的求婚。

怎么样理解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深度解析(3)

她以为,可以永远沉醉在甜蜜的爱情中,现实却让她大失所望。

两年后,费尔明娜回归故里,也因而有机会再次见到阿里萨。

她本来满心欢喜,可当和阿里萨四目相对时,看见的却是冷若冰霜的眼睛,听到的也是冷酷的话:

“这不是花冠女神该来的地方!”

有句话说得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

费尔明娜曾经以为,和阿里萨是一种心灵相通的情真意切,但却在这一瞬间,感受不到一丝丝温暖,眼前人远得犹如陌生人一样。

她恍然大悟,自己爱上的只是一个想象中的美好影子。

此后,费尔明娜决绝地把阿里萨从自己的生命中抹掉了。

费尔明娜的少女时代,之所以会爱上阿里萨,源于一种以幻想为滋养、越压制越反弹的迷狂。

可一旦近在咫尺,才发觉真实的阿里萨根本满足不了她的期望。

张小娴说:

“曾经以为,年轻时的爱情是诗,后来才发现,那不过是短句,诗不成诗。”

我们其实都曾是费尔明娜,以为爱情应该是纯美的,一不小心就爱上了爱情本身。

等到激情退却,才蓦然发觉,那只是一场幻觉而已,早些清醒过来,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怎么样理解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深度解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