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怀左
昨天晚上,天特别冷,我、我爸,带我妈去附近医院走了一趟。起因是我妈傍晚的时候肚子难受,我说在家耗着不如去医院检查检查,让人看看具体是怎么个事。
说实话,其实我很担心,看我爸的表情,更担心,但我们保持着基本默契,路上什么都没说。到了医院,挂号、检查,两个小时候拿单子,再让医生看。期间我妈肚子已经不疼了,但她也反复问我,刚才单子上怎么写的,不会有事吧,我这才刚上来带孙子,可千万别有事。
我听着很不是滋味,因为我妈她不太识字,我特意给她强调,单子上都是数据,我也看不懂,需要让医生看。最后医生看完,说没什么大问题,回去注意饮食,尽量清淡一些,多喝水。我不放心,问医生要不要输液?人家笑着说,数据都正常,没事输什么液。
回去的路上,虽然还是那么冷,但我们的心情愉悦了许多,有说有笑。今年自从有娃之后,我看待生活中所有事情,看待家人的视角都发生了变化。就那句话,「养儿方知父母恩」,讲的就是你自己有亲身体验后,才能知道生活细微处的不容易。现在的想法也很简单,希望家人都好,健康快乐,是最重要的。
一眨眼,2023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想着照往常一样,写一篇年度复盘。过去两年的文章,基本都是以事件为中心,写写一年的大事,聊聊感受。思来想去,今年的文章,我就以孩子出生为基本点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聊聊我观念和做法的变化。
这样,也比较实在一些。
一、孩子出生前后
孩子出生前,我没太大感觉,没有经验,也无法预料对孩子的感情,只觉得这是一件大事,把该做的事情都要做好。去医院的那天晚上,媳妇在产房内,医生叫我过去签了很多字,我问说大概什么时间段,对方和我说应该在中午。
没想到,我刚出去坐了一会,孩子就出生了。早上我看到媳妇和孩子时,无法再去精准描述当时的心情,只记得刚安排住院,让我带着孩子去打疫苗时,我非常心疼。
当时的娃,特别小,丑乎乎的,被层层裹在包被里。我推着医院的推车往前走时,还生怕把孩子颠到。等医生拿出针管,要给孩子打两针疫苗时,我的心都是揪着。也就是那个瞬间,我觉得一切都变了,实际感受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心疼,真的是一种异常真实的感受。
出院,孩子到家,接下来的生活,进入了全家总动员的节奏当中。孩子的哭声就是号角,一响起,没有一个人可以闲着。家里添了新生人口后,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之中,我们的作息时间变了,每天主要忙的事情就是围着孩子转,聊最多的话题也是孩子,哪怕偶尔的小矛盾,也和孩子有关。孩子就像是一把钥匙,带着我们打开未知大门,进入了新天地。
陪娃的过程,每一天都很漫长。这是真心话,别人见了面会说,哎呀,你们娃长真快,几天没见就这么大了,但对于每天陪娃的人来讲,有一种慢慢熬的感觉。
看见娃,确实开心,但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妈妈,孩子现在十个多月了,她基本就没睡过整觉。有一天晚上孩子只吃了一次奶,早上媳妇和我说,昨晚真太开心了,咱娃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当然,也就那么一次,开心的有点太早。
如果以月为单位的话,有意思的事情还是挺多。现在的娃,爬得飞快,能翻身,也能扶着沙发和床边站起来。不开心的时候,他会哇哇大叫,看到别人吃饭,他坐在小餐桌上会乱拍。可就在前两个月前,我爸还说,咱娃是不是不会爬呀,别人家孩子都会了,还是会爬了好带一些。现在的他,完全不敢这样说了,因为他和我妈两个人带娃,都累够呛。
往前推,就是娃一点点成长的过程。刚开始只能让我们横着抱,慢慢可以竖抱,从趴一小会到稍微长一些的时间,再到可以坐起来,可以爬,可以起身,到现在皮得简直不成个样子。最近他也快会叫爸爸了,每天就“爸爸爸”地乱叫。我估计现在这个爸爸,还是语气助词,因为他叫的时候摇头晃脑,不知道看谁好,而且一叫就是一串,听起来又像“不不不不……”一样。
我爸妈是八月中旬到的西安,在那之前,都是我岳母岳父在帮忙。也就是从这个事情,我真正感觉到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这个点讲的不是两个家庭的组合,而是互动会多很多。从两个人结合时最初的谈婚论嫁,到有了孩子以后的各种来往,新生命的诞生,更像是一条纽带。因为对娃来讲,两家的人,都是他的直系亲人。
他现在好像也能认识人,见了我们会笑,见了生人会哭,有一种在家是老虎,在外是绵羊的感觉。不过他自己应该也没啥记忆,没心没肺一人,哭过就笑,笑完可能立马哭。
也就是在他日复一日的哭和笑中,我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
二、我真正看到了属于自己的角色
以前我看老公或者说丈夫这个角色,会觉得和男朋友也没太大区别,无非就是领了个证,办了个婚礼。这种想法,说白了还是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不能说错,只能说不全面。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孩子出生后,新角色、新身份,立马就来了。
角色是什么呢?
其实是一个前置的东西,在我们抵达之前,无数人已经承担过和扮演过,也给我们演绎了许多具体的范式,包括什么是好,哪些是坏。人们经常说什么样的人是好男人,什么样的人是好丈夫,还有什么样的人是好爸爸。这些具体的行为模式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如果你也觉得那样是真正的好,就会不自觉照着那些去做。
对于我来讲,娃还小,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好爸爸是什么样。但最大的不同是,我提醒自己一定要比以前更勤快一些,要做到眼里有活,少抱怨,多做事。
这样写出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很简单,没什么,但你去做的时候,其实是一次整体打破然后再重建的过程。每次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原先一样的事情,我开始有了一个新意识,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更得体一些。但之前的我,想怎么做怎么做。
家里人一多,事一多,我要做的,就是应该做出个样子出来。那种感觉,就像在我的脑子里内置了一个随时会响的闹钟。晚上陪娃的时候,该起的时候必须得起;孩子尿地上了,我得迅速去拿拖把和抹布;孩子的衣服裤子湿了,我也是第一时间去洗……当然我做得还不够,家人做得更多,但我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也就是从这个事情,我真正发现,成长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扮演更多角色的过程。之前那些角色对我们而言,只是听过但没真经历过,可真去接触后,才能觉知到其中蕴藏的层层重量。
用陕北话来讲,这就叫活人。再联想,我好像明白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真正含义了。人因为各种重担,才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质感,也因为和其他人的牵绊,才能获得各种感情的支撑。假如把这些东西都拿去,整个人变得轻飘飘的,确实能得到更多自由和独立性,可那种轻,我们承受不了。
媳妇说我变了,她以为我不怎么喜欢孩子,但没想到现在变成了这样。别说她,我也没想到。以前我听到别人家哭,我的脑子就像要炸了一样,但现在听到自己家娃哭,表示还能接受。有天我吃凉皮的时候,孩子在旁边突然尿了,我收拾完之后,继续吃完了剩下的凉皮。他的尿有没有溅进去,我不知道,也不想管,更无所谓。
生命,变得有了钝感。整个人好像突然不矫情了,变糙了一样,大概就那种感觉。
也是因为孩子,让我懂得了父亲这个角色,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付出端。如果只是丈夫,会琢磨得到,但有娃后,娃那么小,咱能得到什么呢?抱一抱,得到胸前的一片温暖。然后他在那里傻笑,我无奈地笑。
我现在每天的快乐之一就是早上看孩子起床,给他换换衣服,擦擦脸和手;白天的时候陪他玩玩;晚上睡前再逗逗他。一天又一天,他变得有脖子了,比最开始大了很多,皮实了,也好玩了。陪伴的过程,孩子在长大,其实我也在长大。
我懂得了很多生命与生活的道理。
生活变得更忙碌,但人却变得更踏实了一些。
三、婚姻的指向性
婚姻设计之初,其实就是指向生育的。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书里这样讲过,但当时我没能理解,觉得人家很多夫妇也没结婚,这个观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现在差不多能理解了,指向是一回事,人们具体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选择更多,但即便有再多变化,站在社会的角度看,婚姻的基本目的是没变的。
有天我和媳妇聊天,她说孩子出生后,咱俩好像变得更好了。这种好,并不是说我们变成了更好的人,而是我们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以大事为重而不是以自己的小情绪为重。
今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思而后行。有事有想法有情绪的时候,能在脑子里先过一遍,偶尔话到嘴边时,我还能先憋住,琢磨一圈,再说出来。这也算是一种能力吧,以前没有,或者说做不到,但目前可以慢慢做到了。
算起来,这应该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要求。我现在的习惯就是向内求,约束自己,给自己提要求,因为我觉得身边人都挺好的。
如果让我重新去看婚姻的话,婚姻就像一张船票,载着我们看到了之前没见过的风景,然后在这一路上,有风光也有颠簸,有完全坚持也有打破重建。于我来讲,更多的是打破重建,经过外在的一次次反馈,我进一步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我的懒惰和勤快,欲求和平静,浮躁与稳重,之所以先把好像不那么好的词放前面,是因为我之前无法管理好自己。
但我这个人爱琢磨,包括每一次写文的时候,我其实都是在梳理自己,在琢磨怎么样做会更好一些。如果把婚姻看成一场合作的话,我现在最大的经验是:放下部分自我,轻松上阵,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结果反而会好很多。
无欲则刚,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除了付出外,另一方面就是努力去充实自己。经营婚姻不代表把自己放下,我会花更多时间在工作和积累上,充实自己,让自己视野更开阔,遇到问题时可以想到更多,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反哺着我。
再说说父母。小一些的时候,我觉得和父母在一起还有点烦,不喜欢被他们管。不怕大家笑话,我过了三十以后,反而很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做做家务,哪怕聊聊天,也觉得挺好的。还有一种不敢说的意思,即害怕父母生病,更害怕离别。所以就像文章开头写到的,我妈肚子不舒服时,真的,我紧张的出了一头汗。我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就这点愿望。
医生叮嘱多喝水之后,昨天回家路上,我一直说这个事情,让我妈定量,一天最少喝六杯。今早上起来就让她喝水,上午问她喝了几杯,傍晚还让她再来一杯。估计我妈都听烦了,但我之后会一直说下去。就那种开始心疼爸妈、叮嘱他们要关心自己的心,已经有了。媳妇前些天说一句话是这样的,她说,有妈,才有家。
我当时正躺着,听完,想了半天。唉,我妈这个人就太能吃苦了,平时什么也不说,问啥都说挺好的,只有自己身体撑不住的时候,她才会说。我反复告诉她,不舒服就要说,要挂在嘴上,不能憋在心里,要多诉苦,最起码让我们知道,不要硬撑。
我妈那样,我真做不到。她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时代的感觉,从我们那个山村走出来的倔强感,好像什么事情都能做成,什么苦都能咽得下去。以前我不懂,现在我不愿意她那样。
也是从她身上,我看到了环境和时代对人的塑造,看到了被困住的局限与渺小的伟大。在未来的每一天,我都要多关心一些她,多关心身边的所有家人。这也算是今年真正想到的,或者说重新开始在意的。
四、工作找到了新感觉
这两年我的工作原则是尽量删繁就简,越简单越好。这也算自由职业的一大好处吧,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给自己定调子。
做了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少做比多做难,少想比多想难。因为自由的另一面其实就是没有具体的轨道和保障,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设计。我自己的设计是什么呢?先说方法,即定一个最终目标,然后以终为始,再去设计其他的单点,和最终目标无关的事情,尽量舍弃。
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我想做到的,就是在不断的积累和学习之后,能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洞察力,所以我再去设计事情时,偏重于积累;看书的时候,偏重于有信息量的书;做读书社群时,就把这些书放进去,屏蔽掉没啥信息量的东西。
当然,做的时候会难一些,但好处就是每天都在积累,在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进发。另外这两年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上网的时候精准搜索,尽量不乱刷。到现在也已经习惯了,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是可以节省时间,另外一个是不容易被别人影响。
说说具体操作。年龄在往上走,不再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但我起床反而早了。想法也简单,早起一会,就能多一些时间去做事,在别人还没起的时候,我已经做成了很多事。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因为我岳母晚上帮着看娃,我会早起准备早餐。后半年我爸妈来之后,我早起先送我媳妇,然后七点多一点,直接去工作。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还会看会电子书,琢磨几个问题。上午先看需要领读的书,中间如果有感兴趣的话题,我会直接整合想法,然后写成文章,输出。文章都是这样出来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做事,处处都是话题。一天当中,也经常有学员的各种问题,我会利用各种空档时间去回答问题,与他们互动。
为了节省时间,我还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天吃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中午不吃饭,也就不用午休。前两年的时候还受不了,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中午甚至都吃不进去。好处就是时间连成了一整块,不过像这种工作,不能久坐,我会定时活动,这两个月下午还会运动一个多小时。
别人觉得是脑力活,其实是脑力 体力活,一天下来都是高强度,要不是因为真喜欢,很难坚持。
不过我就是喜欢读书,喜欢这样的生活。在上学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每天读书。那时候我就琢磨,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问同学,同学说你去应聘图书管理员,但我想了想,好像也不现实。也许是因为心里有这么个种子吧,糊里糊涂反而实现了。
这样的工作就看你如何去定义,在我看来,每天都是充实和快乐的,因为我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在朝着预期的方向积累。一想到这些,我很感恩,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
积累了一年后,我觉得比前两年有了明显的进步,可以驾驭的话题多了许多,看问题时也稍微有了一些整体性的思考。所以明年我准备继续积累,继续沉淀,以年为单位去审视自己的进步。先看耕耘,再说收获吧。
另外还有一个想法是继续健身。这两个月我一直在家里健身,刚好之前也练过,所以整了一些健身器材,有节奏地练了练。感觉很不错,明年如果有一起健身的朋友,到时候也可以一起练起来。不管什么工作,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
五、在亲历的过程中审察自己
上面写的这些点,都很家常,但对我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在亲身经历的,表面看很平凡又很朴素,可实实际际塑造且改变着我。
写作多年,我有了一个时刻审察自己的习惯。不瞒大家说,我在和别人对话的过程中,话出口后,立马就会有一个意识给我反馈,刚出口的那句话讲得怎么样。说话如此,做事也一样,然后过一个阶段总结一下,总能发现一些东西,要么改掉,要么继续。
今年孩子出生,让我看到了更多东西。变化中就有起伏,而起伏的背面才是最细微最真实的点。每过一个小阶段,我都会写一篇记录性的文章,说是为孩子写,其实也是为自己写,写下当时的事情、感受和思考,稳扎稳打,往下一个阶段进发。
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你反复写下的方向,会真的向你招手。
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样,我今年开始慢慢放下自己,更精准一些来讲,应该是放下了自己的一些直接性的感受和情绪,然后去琢磨,怎么样做事,会更成熟一些。成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把人放在系统中就好理解了,所谓的成熟,即放下个体的直观性的要求,多考虑一下他们和集体,约束自己,多想他人。
从历史上看,人类因为分工合作而有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如果大家都是以个体的姿态存在,谁都不理谁,那世界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谁都不好说。想来这也是读历史比较好玩的地方吧,看到一个点时,不自觉就会把自己带进去,想着自己会怎么做,如何处理会更好一些。
还有读小说也一样。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但许多经典小说,可以带我们体验更多人生经历。比如前段时间我刚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跟着陀老的描述,沉浸在那些极端行为与感受中,我仿佛也做了许多追问和忏悔。读的时候也有心疼,觉得主角真不应该那样做,但跟着他的思绪走,也能理解一些感受。看别人的事情,也是在审视自己,而好的小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以前我读小说,基本也就看个故事,今年有了一种新能力,可以深入细节去分析,也可以跳出来分析人物身上的各种合力。有了这个感觉后我觉得还挺开心,定了一个小目标,明年重读许多经典小说。
不知不觉就为明年安排了许多事情,想一想还是挺振奋的,要健身,要细读小说,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在等着我。
我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真正喜欢的东西,反而会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写作这么多年,我遇到过各种留言、咨询,还有交流。接收到的负面类的信息也很多,但我真的得感谢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我一想到,就觉得充满力量,定目标的时候,也知道要做些什么。
可能,每个人都是一艘艘很小很小的航船,在漫无边际没有坐标的海上航行。大家也许会有些大概的目标,但内心所爱指向的,才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航向。只能说感谢吧,感谢自己曾经的选择,感谢喜欢了这么久,之后我还要一直持续做下去。
喜欢,就会让人充满活力,哪怕遇到困难,也会往好的方面多想一些。
站在2023年的末尾,我对自己的这一年还是挺满意的,平淡而有力量,琐碎中有之后的方向。如果问我之后的目标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做自己,坚持自己的所爱,然后在与外界的接触中碰撞和打磨,最后在能力范围内,让自己更快乐一些。
三个字总结:还不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