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都采用乐府旧题,多以组诗的形式出现,思想艺术成就很高,因此历来备受推崇。王昌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诗的杰作: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般人都认为这首诗热情歌颂了边塞将士的爱国豪情和昂扬斗志,突出了他们的一种不击破敌人誓不回师的决心。但是,对此诗的立意,尤其对最重要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诗,也有不同的理解。
清代学者沈德潜曾指出:“‘不破楼兰终不还’句,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唐诗别裁》卷十九)
黄牧邨指出:“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唐诗笺注》卷八)
唐汝询指出:“哥舒翰尝筑城青海,其地与雪山相接,戍者思归,故登城而望玉关,求生入也。因言冒风沙而苦战矣,然不破楼兰终无还期,悲何如耶?”(《唐诗解》卷二十六)
当代学者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亦说:“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本意矣。”
虽说向来有“诗无达诂”之说,对诗意的理解一般都可以见仁见智,这首诗的结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既可以作“豪语”看,亦可按“悲语”解,但仔细揣摩原诗意,还是作“悲语”理解,诗句显得内涵更深厚,意义更深刻,读来更发人深省,而这和王昌龄的另一首更著名的边塞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基本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而把这一句作“豪语”看,则总感觉有些拔高,不大切合实际。
随文再贴出笔者的一纸涂鸦,聊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