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个朋友问我,现在大家都在上马新的芯片生产线,过两年以后芯片产能会不会过剩啊?到时候会不会血流成河呢?这个话题最近大家讨论得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工作都与半导体息息相关,虽然身处不同行业,但都深受影响。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在我看来,半导体元件真正全面缺货或是说是极度恐慌导致的全面缺货,也就是从2021年3月开始到9月份这半年时间。因为到3月份,我买一些芯片的交货期只有一个星期左右,主要是工业上面用的,比较偏门。但是到了4月份,就开始全面缺货了,就连之前都不入眼的普通小二、三极管都缺,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到。我们当时也是为了以防不测,把全年的需求都拿了出来进行备货,虽然这点量在很多大公司看来,连塞牙缝都不够,但足以反馈出一个真实情况,电子物料并不是真的那么缺,都是因为恐慌,让之前1个月的库存增加到6个月,甚至是12个月。以我们为例,一旦物料备齐,接下来的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都不会去买电子料。我们这种是极小的客户,是供应商可以随时牺牲的客户,备料都基本完成,何况是一些大企业呢。也就是说从10月份开始,除了车用领域的大部分领域,都会处于平衡状态。现在DRAM、NAND、逻辑组件、模拟与电源芯片等领域,现在的供需已经平衡,价格已经在下降,好些公司的股票已经在跌,我国的芯片大基金也抛售了一些股票,也就是说高点已经逐步过去。
苹果6的NAND芯片
我们再看看终端销售的情况。上半年,欧美等国的客户疯狂给我国电子企业下单,让航运费暴涨,同时还一箱难求,再加上亚马逊搞得封店潮,很多企业都是在亏本经营甚至*,很多做好的成品出不去,出去也卸不了货,我身边的企业很多现在都在减产或停产,很多仓库都放不下了,在露天搭了临时仓库。其它行业我不是很清楚,最起码我认识的一些行业销售并不如预计,满足了部分急单后,量并没有起来。我也问了一些在日本、美国、欧洲还有一些其它国家的朋友,他们经济都不好,在大公司上班的,只要不被裁员是没有感觉的,但是很多小型公司或者个体户之类的,影响就非常大了,都不敢去想明天怎样,能过完今天就不错了。好些国家开始动荡,普通老百姓吃饭都是个问题了。所以,我国政府也说了,明年外贸形势可能会非常严峻。我国上班的,拿着固定工资的人现在还没有太大感觉,但是像我们这种小公司或者个体户,从疫情开始到现在都不好过,能活着就已经是不容易了,只保持生活必须的开销,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万一遇到像郑州、扬州、南京的这种情况,我们也只能躺下了。或许会有人说没有我说得那么差,打仗的时候还有人发国难财呢,不能以偏概全。
接下来我们谈谈半导体的产能吧。从我了解的情况看,28纳米以上工艺的产能在快速上升,这方面美国不卡我们,也卡不住,国产化率快速上升,我国02专项进入了收获阶段。这个制程,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中低端半导体的需求了。不到两年前,这种制程利润率是很低的,台积电都不屑于做。10纳米以下的制程产能还是偏向紧张的,原因大家也知道。话说回来,我一部4G手机用了快7年了,用得还好好的。在全球经济大背景之下,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并不会太好。
在我看来,半导体制造行业在未来两三年会回归正常的利润,局部竞争会非常激烈。目前,全球敢投新产能的国家也就中美两国,台湾、韩国不算啊,他们也是美资控股。欧洲、日本根本不敢跟,他们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手里根本就握不住市场,那么多钱投进去后,没市场那不是找死吗?未来的10年,我看基本的格局是中国占了大部分中低端半导体市场,并不断向高端冲击,美国在高端市场份额会不断萎缩。我是看好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的,2020年,我国芯片进口量达3800亿美元,24000多亿的人民币,如果自主化率达到70%,也就是17000多亿,多大的市场啊,中国肯定是不会放弃的。以中国能将掌握的高科技做成白菜价的本事,中低端市场很可能是中国企业的天下,这时候,像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将会得到极大发展。一直都有很多人问我,老莫,你怎么会从电子通信行业跳到光伏行业的?其实,在我看来都是电子行业,从晶硅组件到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充电桩、变频器、电机控制器都是电子产品,只是外形不一样而已,都属于硅基产业。随着半导体国产化率大幅提升,价格大幅下降,新能源就会有更大的发展,毕竟因为价格的问题,我们很多成熟的技术不能大范围的推广,我们一直都在等着那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