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做了妈妈后,活生生地被逼成了“成分党”~
尤其是给娃买吃的东西,甭管包装多么好看诱人,都阻挡不了我们寻找包装上配料表的决心......
即便是已经掌握了宝宝食物的“成分密码”,但相信你也被这“仨兄弟”整蒙圈了~
经常看见宝宝食品包装袋上出现的:益生菌、益生元、乳酸菌,它们到底是什么?三者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咱们就一扒到底~
不是你想象中的益生菌
单看到益生菌三个字,很多人可能会抢答:“这玩意我熟,不就是对我们身体好的菌吗?孩子便秘吃这个管用!”
咱就是说,益生菌“包治百病”的想法千万要不得!益生菌既不能代替药物,也不是万能神器,我们更需要的是客观认识它!
▽硬科普Time▽
我们的肠道是营养吸收的重要“加油站”,同时也是我们体内的“大型排污厂”,更是十分重要的免疫器官。
我们人体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细胞都存在于我们肠道内,肠道内部有着一套非常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所以肠道内的保持相对健康的生态,对我们的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在我们的肠道中住着三类菌,分别是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
其中有益菌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益生菌,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益生菌与侵入肠道的致病菌相抗衡、抵制,相互制约。从而达到了人体健康,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根据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益生菌给出的定义是: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过摄入足够数量,对宿主起有益健康的作用。
我国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试行)》也给出过更为具体范围的定义:益生菌是指对人和动植物有益的菌,由益生菌生产的产品称为益生菌制品,包括活菌体、死菌体、菌体成分及代谢产物。
其中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是这些,给宝宝选择含益生菌类食品可以参考哦~
人体本就有益生菌,为什么还要补充?
的确,从新生儿经过出生产道开始再到初乳、母乳、环境中就已经开始获取益生菌,并逐渐在肠道中定植,开始建立肠道微生态环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通过饮食、外界环境等可以摄取并繁殖一定数量的益生菌。
但体内的益生菌也是在随着各种因素,如母乳喂养不足、饮食过于精细化、居住环境不理想、空气污染、频繁使用抗生素、紧张压力等都会影响体内益生菌生长及活性,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为了弥补体内益生菌存在动态失衡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补剂进行补充,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一字之差的益生元
掐指一算,你是不是也分不清益生菌和益生元?
近几年,益生元三个字如“异军突起”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仅仅一字之差的“益生元”又是何方神圣?
益生菌和益生元都有“益生”二字,但此“益生”非彼“益生”!
益生元——一种通过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多种菌落中细菌的生长与活性,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改善宿主健康的一种不可被消化的食物成分。
说白了,益生元其实就是益生菌们的食物。我们的肠道中有足够数量的益生元,才能使益生菌“吃得饱饱的”,为不断繁殖、保持数量平衡发挥能量。
益生元还非常“智能”,它只刺激人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并不作用于搞破坏的有害菌,并且为了让自己顺利到达肠道“目的地”,益生元在进入人体后不会被很快消化甚至是不消化,保护自己顺利与益生菌进行有效对接,是不是很神奇?
目前,我们常见的婴幼儿食品中的益生元有低聚半乳糖(GOS)和低聚果糖(FOS)等低聚糖类等。
平时也可以通过蔬菜水果摄取一定的益生元,比如大麦,菠菜、豆角、草莓和香蕉等等。
不是“傻白甜”的乳酸菌
最后一个灵魂难题当属“乳酸菌”了,大概很多人都是通过早期的一些乳酸菌饮料、酸奶、泡菜认识到这一专业名词。
乳酸菌,顾名思义,是由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因为有着助消化、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繁殖、助力免疫力的好能力,也被大家伙儿等同为益生菌。
这里可要澄清一下,乳酸菌≠益生菌!
益生菌中的确包括部分乳酸菌,但并不是所有乳酸菌是益生菌。
我们比较常见的既是乳酸菌又是益生菌的,比如:长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
不适合婴幼儿的乳酸菌:干酪乳杆菌或副干酪乳杆菌,家长也要注意避开选择。
益生菌、益生元、乳酸菌,谁是宝宝需要的呢?
一个健康的宝宝,平时只需要通过饮食和一些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食品作为日常摄入就可以了;
如果宝宝本身抵抗力较差、容易有便秘、腹泻等肠胃问题,可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选择一些益生菌补剂作为补充;
乳酸菌则是更多被作为食物被摄取,基本上宝宝都可以根据年龄段选择合适的食物,比如酸奶、奶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