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的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4 04:09:41

原标题:科学和人文的相互交融与创造性转化(主题)

——关于深圳城市精神涵养发展提升的思考(副题)

提要

源源不断地催生属于深圳城市文化精神的“金蛋”,涵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厚植生长这些精神的文化土壤,建设自己的原创性学术队伍,营造自己城市独特的文化学术风格,无疑是当下一桩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在具体如何谋划和建设深圳的城市精神方面,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七届七次全会均提出要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

本文从当代跨学科比较研究方法论的视野,去观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之间的“相互融合关系”及其对于涵养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现代深圳城市精神的价值意义。

深圳改革开放40余年,在社会、经济、城市建设领域的巨大成就为全球瞩目,与此同时,在与城市文明相关的科学、人文、艺术诸方面也成就卓然,尤其是在城市文明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各种亮眼的科学、文化、人文、艺术、美术以及博物场馆星罗棋布,书城、音乐厅、演艺剧场、露天群众娱乐的表演空间也以棋盘格式的布局展开。文化季、图书展、文创博览会、艺术节等已成为定期的年度活动。这些都构成了深圳城市精神文明的文化底色,成为经济建设的文化动力、社会社区人居安定的文化平台和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深圳要站在全球和新时代的格局高度和跨学科方法视野,去关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之间的交叉关系、内生源泉以及整合创新转化的生长动力,以此去发掘属于深圳的、最突出的多元文化精神融合与生成的特色,并以富于深圳个性的中国现代城市文化精神相区别于其他国内外头部城市,实现创新性城市文化精神建构的超越,追求实现深圳城市文化精神引领未来的战略目标。

一、 要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命题相互关联起来,将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40余年的发展,深圳究竟已经萌生、成长和涵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独特的城市精神?这是我们当下必须要尽快去研究、总结和回答的历史课题。全面涵养具有深圳特色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依此形构具有文明示范意义的深圳城市精神,更是我们要去研究、践行和完善升华的重大时代课题。

观察当下的深圳,城市建设如科幻电影般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你追我赶,大学越办越多,各类优质文化艺术活动此起彼伏,会展与文创产业已成规模化集群崛起。相比之下,围绕与之伴生应该成为灵魂的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艺术精神的发掘、涵养、营造、推广和理论总结工作却不够理想。与“北上广”相比,我们这座叫“深”的城市,其自身“精神”的研究发掘还不够深厚。我们以“精神”建设为志业的研究机构的人才规模与其他头部城市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别;本土扎根从事原创性工作的团队和名家大师迄今不多见;深圳40余年改革开放实践理论应该激发出的本土性、原创性重大课题和成果产出相对有限;我们已经有十多所大学和一批研究机构,尚无一批在全国具有文化学术指标性意义的核心期刊。这些都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地位不太相称。

源源不断地催生属于深圳城市文化精神的“金蛋”,涵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厚植生长这些精神的文化土壤,建设自己的原创性学术队伍,营造自己城市独特的文化学术风格,无疑是当下一桩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尤其是面对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建构,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深圳的特殊发展历史,需要找到特别的、适合这座城市精神文化研究与实践谋划操作的重要的方法路径与问题意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建设主战场是深圳发展的龙头,科学研究和本土大学教育是随之而来的后发需求。至于人文与艺术的发展,虽然硬件建设成就十分突出,但队伍和学科发展的力度略显滞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同领域的发展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缺乏合适的机缘、机制和方法策略去融合发展。

涵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实现精神文化在这座城市的创新发展,就注定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系统工程的观念意识出发,将在队伍和学科方面分属于不同领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命题相互关联起来,将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由此引发的科技、人文与艺术命题加以跨学科的考量并熔铸成相互整合的普遍性共同命题,施以系统多元的交叉融合研究和实践展开,共同做好深圳城市精神涵养这篇大文章。这无疑应该是当下重要的视野格局建构与方法论路径所在。

二、 一旦将科学与人文、艺术一起考量,就会发现深圳有一种充满科学、人文和艺术综合呈现色彩的科幻性城市科学风格

谈科技的“创新驱动”,谈未来城市的发展,自然是没法离开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优化环境空间,离不开投资聚集和城市与世界的互联互通等技术和设计命题。但是,人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个体和群体的福祉与精神面貌,以及与之相关的社区环境、生态样貌、语言交流丰富性、历史文化延续与转化,城市的空间与个人关系,不同地域文化和知识教养背景下的市民人群的和谐共生和幸福感,作为“深圳人”的文化和心理认同,这诸般人文命题如何与科技进步实现有机融合,或将成为城市具有挑战性的命题。

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执政能力,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从更深层文化精神构成考察,深圳的成功,则是众多重要文化要素共谋共创共生的结果。这些文化要素至少包括:岭南地区具有的开放冒险精神的海洋文化;港澳地区融汇中西的科技金融和管理文化;闯深圳的几代年轻人吃苦耐劳的奋斗文化等等。深圳的成功,在很大意义上,是因为同时具备了这些文化要素,从而实现了属于深圳的现代城市文化精神的当代生长。这种多元共生的综合精神要素及其现代创新升华,也许正是过去40余年深圳得以脱颖而出的奥秘所在。而未来我们所需要熔铸涵养的城市精神,也需要从经济、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的系统综合去考量、去谋划和提升建构。

如从跨界视野去观察深圳的科学文化精神,一旦将科学与人文、艺术一起考量,就会发现深圳有一种充满科学、人文和艺术综合呈现色彩的科幻性城市科学风格。敢想敢试,舍我其谁,以解决原始创新和高科技创新应用为目标是深圳科学研究的精神追求。而宇宙太空、星辰大海的狂放想象是科幻文学的想象力根基。对于这种想象赋予创意的艺术语言表达则是艺术的创新需求。这三种精神的跨界融合完全有理由催生深圳科幻文学各个文类的健康壮大。而基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来考察,无论如何,深圳都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科幻性的城市。深圳未来城市文化精神的科幻性实际上已经在酝酿萌生。2023年春天前后,科幻舞剧《深AI你》、科幻哲理剧《云身》和科幻音乐剧《独角兽》在深圳的集体问世,绝非是偶然。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深圳成为熔铸科学、人文和艺术为一炉的“科幻之都”,让科幻性成为深圳城市精神的又一张未来名片。

对于深圳未来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的涵养和提升,如果能够在视野上真正遵循整体与结构多元的系统研究体制,在方法论上积极选择学科跨界交叉与诸元融合的方法论策略,那么,我们应当有信心在建构具有深圳个性、中国特色、现代世界典范的城市精神方面,走出全新的路径。

(陈跃红,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来源:深圳特区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