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来评判都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总要从三方面来评价他的好坏、优劣、高下、文野。诗歌作品也是这样。这三个方面是:
一要看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否进步正确;
二要看作品的艺术形式是否完美。
三要看作品是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我认为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是我国新体诗当中的经典。
著名诗人臧克家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
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
在思想内容上他不仅仅是在纪念鲁迅先生,实质这首诗具有极大的典型性。他以对比的方法歌颂了古今中外与人民站在一起,顺应历史进步发展趋势的英雄。鞭挞揭露了站在人民大众的对立面,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这些反动派虽然“活着”实际上已经死了;而和人民站在一起的革命的进步的英雄人物,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大众的心中。
有人说这首诗是“口水诗”,请见下图片: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这首诗具备了诗歌的所有艺术特征,现论述如下。
1.该诗押韵。押韵是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请仔细品读全诗韵脚,它不是一韵到底而是变换韵脚,其韵脚顺序为:有"e"韵(着、了)、有“a”韵(大、马)、有“ou”韵(头、朽)、有“ao”韵(草、烧)、有“uo”韵(活、活)、有“a”韵(垮、他)、有“ ao”韵(早、草、到、高)。
2.这首诗歌篇幅短小,以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浓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实当中的典型形象。这是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第二个特征。
诗歌一开始就以极简练的文字高度概括了一种社会现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四句简短的话直击古今中外社会现实当中的两种活法的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行尸走肉,生命却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这种人的生命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虽死犹生。
3.这首诗很短但是它具备了诗歌可以在极精练的语境中展现极富“包孕的”(莱辛语)社会众生图,从而构建出独特的意境场景,一幅一幅映入你的眼帘令人思索,玩味无穷。
比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在这里诗人寥寥数语为我们勾画了具有鲜明对比特征的社会生活画面。诗歌不同于实用文体,它要运用形象思维来表达诗人对不同生死观的看法。
4.古人云:“诗以一字论工拙”,此语出自宋代文论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这首诗歌就很注重炼字。
比如:“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又比如:“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再有“烂得更早”:形象地写出反动派和贪官想名垂千古却遗臭万年。
5·诗歌它更需要感情充沛,激动人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鲁迅也说文学创作总是要:“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通读全诗诗人对两种不同的人有着鲜明的爱憎。
6·诗贵含蓄。诗歌它不能像散文、小说体裁那样直说。该诗就是具备了这一特点。
该首诗虽然是为记念鲁迅先生而写,但是当你读诗中的每一句,体味每一幅画面时,你会感到它不仅是在写鲁迅一个人,而是高度概括了古今中外两种人生观,生死观和价值观。它的每一幅画面都像一幅景不盈尺的精美画,能够令观赏者,游目无穷,它更像吃橄榄,越咀嚼越有味道,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歌语言表层之外蕴含着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语)、“声外之音”(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和“味外之味”(杨万里《习斋论语讲义序》)
比如,让我们一起品读下面这几句所展示的画面: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在这四句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从鲁迅所写的《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演变来的,我们会想到鲁迅先生的一生。
但是当你结合前一句:“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一起体味的时候,在你脑海里会想到古今中外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自诩自己“伟大”的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同时你又会想到那些“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来,比如:一心为民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爱的周总理还有一心为民的焦裕禄等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爱的周总理
这些蕴含于语言表层之外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声外之音”,“味外之味”正是这首诗歌给予我们的含蓄之美,即刘勰所说的“文外之重旨者也。”
7.诗歌创作需要写作技巧。这首诗歌的写作技巧通常人们最明显认可的是
对比的艺术技巧。我以为这首诗歌除了对比这种技巧之外,还有一种难得的技法那就是 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为趣法” 他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为趣法” 他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所谓反常合道,就是超乎常规,合乎常理。简而言之,反常就是在内容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所谓合道,就是表面上看来不合常规,不合形式逻辑,却在根本上合乎情感逻辑,读者不仅不感到不合法度,反而感到新颖奇突别出心裁,备受感动把读者引入隽永的艺术境界当中让人咀嚼。
诗的开头就是“反常合道为趣”的绝好运用。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这四句诗是全诗的诗眼,它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按生理肉身常规,活着的人,怎么会死了呢?人死了,又为什么说是还活着吗?
然而诗人智慧地运用了“反常合道为趣”的艺术技巧把两种不同的生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鲜明的对比方法揭示出来。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行尸走肉,生命却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这种人的生命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虽死犹生。这样以来以诗人情感逻辑则是合理的。这样的反常便起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藏克家的这首《有的人》产生如此好的社会效应是和这首诗歌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结合分不开的。诗以极简练的诗句浓缩了一个上溯千年下续未来的社会现实与真理:与人民大众为敌,虽生犹死,遗臭万年;为人民服务虽死犹生,名垂千古。
可以预见,同历史上一切伟大的诗人一样:记住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们就会记住杜甫;记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们就记住了李白;同理记住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们就会记住诗人臧克家。
总之,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绝不是“口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