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发烧”飞行
蝙蝠是哺乳动物,但因为拥有翅膀,成为唯一一种能够长时间飞行的哺乳动物。
在长距离飞行的过程中,蝙蝠势必会提高新陈代谢,从而导致体温比一般要高,在40摄氏度左右。
首先,40摄氏度的体温,对很多病毒来说并不是理想温度,这时,只有一些具有进化优势的病毒才能生存下来;
其次,略高的体温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保护。
在一般的疾病中,发烧后,我们会想尽办法退烧来控制体温,但从生理学上来,发烧是一种增强现有的免疫反应,减少病原体严重影响的方式。
这表明飞行相关的体温波动,可以保护蝙蝠不受感染,就像发烧可以保护哺乳动物一样。
全天候的免疫反应
新陈代谢增强,产生的代谢物也多,为了防止高代谢的生活方式破坏DNA,蝙蝠进化出了一种复杂的防御机制。
在哺乳动物中,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当机体感染后,就会立即做出反应,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时候,有些细胞因子是检测不到的,但是科学家发现,蝙蝠即使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也能持续表达这种细胞因子。
换句话说,它们的免疫系统不断增强,保持全天候的抗病毒状态,健康完全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最后
蝙蝠之所以成为“万毒始祖”,人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类已经开始占领蝙蝠的自然栖息地,增加了与这些动物接触的风险,再加上蝙蝠通常与数百甚至数千只同类生活在一起,一旦染病,蝙蝠之间容易传播。
在马来西亚,人们将商业养猪场安置在蝙蝠栖息的森林中,从而导致了首次由猪传播的尼帕病毒,最终在人类中暴发。
随着人类继续占领地球上其他丛林,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畜共患病毒的爆发。
今天是武汉,明天又会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