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呢,写好诗的七个步骤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6 16:45:14

我们写诗追求句句经典、高水平是不现实的,唐宋很多写诗高手都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们读唐诗、宋诗、宋词,是不是经常只记住其中经典的“名句”?大部分的诗都是因一两句“硬句”而得以流传。

比如这首李涉的这首《题鹤林寺松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毫无疑问“硬句”是最后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前三句太平平了,但最后一句把整首诗档次拉高了,这就是“硬句”的意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我们写诗的时候,先要立意新颖,然后要注意诗中是否有“硬句”,如果一首诗没有硬句,我建议暂时放弃,等有了硬句再写。

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呢,写好诗的七个步骤(13)

八. 一首诗构思时应先写哪句?

如果有新颖的“硬句”突然蹦入到脑海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毫无疑问了。

如果没有硬句,如果写命题诗,或要在写的时候创造硬句,应该从哪一句写起?毕竟我们不是李白,不可能一气呵成的把整首诗写出来。

我强烈建议不要从第一句写起,要从最后一句写起。(这里同样是以绝句举例来说)

读诗或看诗,都是从第一句开始,最后一句结束。其实前几句不管多么出彩,如果最后一句差了,整首诗档次就会降下来。相反,如果前几句平平,最有一句很牛,这是一首好诗。

而且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前几句都写好了,想在最后一句出彩,结果绞尽脑汁出来的诗句很可能总也满意,这是因为受前几句框架的限制,很多诗友在跟我沟通的时候都提到过这个问题。

所以构思的时候,先从最后一句或倒数最后两句开始构思,等觉得出彩了,再去写前面的诗句,这样事半功倍。

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呢,写好诗的七个步骤(14)

九. 运用好写诗的小技巧

这也是在立意或构思时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有时候不是特意考虑,而是自然而然的运用。

写诗的小技巧是挺多的,我整理和总结了几个比较经典的。

9.1对比

对比起到强化的作用,通过对比,能够凸显差异,能够渲染氛围,能够强化诗意,能够令人回味无穷,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比可分为很多类型,根据分类角度不同可分为横比和纵比类比和反比肯定对比和反问对比等,我有专文论述,这里只举其中两个例子。

比如高蟾的这首《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作者以芙蓉自比,然后通过芙蓉和碧桃、红杏进行对比,极大的突出了芙蓉的自立、自强不息和不怨不艾,相应的凸现了自己高尚的品格,这就是对比的效果。

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通过东流水和别意的对比和反问相结合,离愁别绪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形下,对比的效果是其他手法达不到的。

对比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写诗手法,通过对比是容易出“硬句”的。

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呢,写好诗的七个步骤(15)

9.2想象

自古以来,诗人以瑰丽无比的想象力,写出无数经典作品,赐予诗以无限的美感。

比如我非常喜爱的这首,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风吹湖面,层层皱纹,似乎洞庭湖老了;满天星斗映在湖面,似乎湖变成了星河,醉梦又弥漫满船,压在星河之上,美不胜收。

再看看刘禹锡这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时候没有直升机,刘禹锡肯定没在高空中望过洞庭湖。但幸亏有现象力,刘禹锡想象自己站在高处遥望着洞庭湖,湖面不就是一面白银盘?而湖中君山不就是白银盘里的青螺?太形象了。而这个“青”字用的尤其传神,跟前面的“翠”遥相对应。

想象力,赋予诗无限之美。

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呢,写好诗的七个步骤(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