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三个境界,庖丁解牛三重境界感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7 04:23:54

庖丁解牛三个境界,庖丁解牛三重境界感悟(1)

庄子像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高中阶段,其代表作《逍遥游》和《庖丁解牛》被选入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背诵的经典古文篇目。

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学鸠”“鲲鹏”“逍遥”三个境界;而在《庖丁解牛》中,庄子又提出了“全牛”“非牛”“无牛”三个境界。这几个“境界”是什么含义?有何关联?今天我们就来重读经典,讲解一下庄子的所谓“三个境界”吧!

庖丁解牛三个境界,庖丁解牛三重境界感悟(2)

《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

一、《逍遥游》的“三个境界”和《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1.《逍遥游》的“三个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写到了遨游的三个境界: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e,四声)起而飞,抢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①“学鸠”境界。“学鸠”就是斑鸠,斑鸠对于飞翔来说并不那么感冒。它的飞翔要求非常低,原文写道“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斑鸠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树木就停止了,不再飞翔。它的飞翔高度,就和树的高度差不多,没有更高的要求了。“学鸠”境界是基础境界,普通人境界。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

②“鲲鹏”境界。“鲲鹏”的境界就比“学鸠”的境界要高出许多,“鲲鹏”是古代的神鸟,它的翅膀有几千里之大,它的背部有几千里之宽。这种“神鸟”,它的飞翔要求就非常高:“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就是说,“鲲鹏”一旦展翅飞翔,就需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穿过云​气,背负青天,从北冥飞翔到南海。“鲲鹏”的飞翔高度,是人们在眼界中的至高境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③“逍遥”境界。“逍遥”境界,是庄子提出来的关于翱翔的最高境界。它的高深莫测在于,人们只能在想象当中去理解这种高度,而这种境界又不仅仅是高度上的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没有任何阻碍和凭借”。庄子用“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来描述概括这种境界,庄子把这种至高境界称为“逍遥游”境界,它是人们在想象中的最高境界。

庖丁解牛三个境界,庖丁解牛三重境界感悟(3)

神话中的“鲲”是一条大鱼

2.《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庄子在《庖丁解牛》这篇文章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良庖解牛的三个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

①“全牛”境界。庖丁在刚开始学习解牛的时候,“所见无非牛者”,在他的概念里,自己需要宰*的是一头“牛”,而非一头其他什么动物;是一整头牛,只要把它*死就可以了。这是“目有全牛”阶段。

②“非牛”境界。过了三年,庖丁的眼中看到了更多的细节,在什么部位用刀才可以将牛*死,要用几刀才可以将牛*死。这个时候,庖丁不再以把牛*死作为目标,而注重留意宰牛的部位。这是“目无全牛”阶段。

③“无牛”境界。十九年之后,庖丁解牛的技巧突飞猛进,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一者可以不用眼睛看牛而直接用精神运行,二者用刀时能顺利地避开骨头和筋脉连接的地方,三者可以在宰牛的过程中表现出合乎音乐的节奏。只听见解牛之刀哗哗作响,牛皮与肌肉、肌肉与骨头、骨头与筋脉便一一分离,如土委地。这是一种“游刃有余”的至高境界。

庖丁解牛三个境界,庖丁解牛三重境界感悟(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