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状更便于使用,图片源自百度百科
因为是粉末,无需冷藏,且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大受欢迎。
后来有人直接拿植脂末冲水喝,还有品牌把它当作食品原料加到蛋糕、奶油等食品中。
因为它的形态以及冲水之后的产物都跟冲水后的奶粉非常像,也就被想象力发达的国人称为“奶精”。
“其实,奶精的本质是用植物性油脂代替动物性油脂使用,而植物性的油脂,会有更加饱满、爽滑、细腻的口感,能为食品饮料增香增脂 。”FrieslandCampina技术经理卢晶说(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专业硕士学位)。
在暨南大学食品专业副教授王超博士看来:“植脂末也是一种油脂,有些植脂末和牛奶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换了包在外面的壁材,让液体的油脂转化为粉末状,增加食欲、易溶于水,便于运输。”
植脂末并没有传言中的不好,图片源自百度百科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把我们常吃的植物油,从液体的状态经过高科技制成了粉末状态,和牛奶变成奶粉的道理类似。同时为了增强口感、易于冲煮,植脂末在制作时还会加一些添加剂。
总体来说,奶精的原料基本以60%葡萄糖浆、30%的氢化植物油、酪蛋白、稳定剂等组成。并没有一些“会害死人”的原料。
那“奶精让人变傻”、“奶精损害中枢神经”等谣言是怎么流传起来的呢?
-02-
奶精中的反式脂肪酸,才是罪魁祸首
奶精被广为诟病的就是反式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代谢慢,且对心血管有害。就因为这个反式脂肪酸,奶精才成为了众矢之的。
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个啥?奶精中的反式脂肪酸是如何产生的?
坦白说,反式脂肪酸并不完全是传言中的“黑心商家牟利手段”。事实上,我们早餐常吃的油条、炒菜时加热至冒烟的植物油、以及天然黄油和反刍类动物肉里,都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存在于日常的生活,图片源自unplash
但是,“据我所知,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零反式脂肪酸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目前市场上零反植脂末的份额已经超过了60%。”卢晶表示。
其实反式脂肪酸并不是在植脂末的生产中产生的,而是植脂末的主要原料——氢化植物油在加工中产生的。
卢晶介绍,普通植物油要想变成固态,要在生产线上经历一个精炼氢化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植物油只有在氢化不完全的时候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厂家困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实现100%氢化的植物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反式脂肪酸。
有一些则是品牌方定制,点名要氢化程度只有98%或者某个指标的植物油,因为不完全氢化的植物油,风味更佳。
但有必要澄清的是奶精≠反式脂肪酸。
即使使用了不完全氢化植物油生产的植脂末,根据丁香医生查阅的检测数据显示:一杯奶精奶茶(450ml),反式脂肪含量在1-4g不等。
根据我国反式脂肪摄入限量——每天不超过2g,长年累月喝这样的奶茶,的确会对身体有害,偶尔犒赏自己一杯,并无大碍。
而且现在很多茶饮品牌中使用了零反的植脂末,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基本都是人体所需的供能物质,适量饮用并无害处。
相比于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真正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碳水和脂肪,一杯相当于几碗米饭的说法不是谣言,喝多了,是真的会胖的。
长胖还是存在的,图片源自什么值得吃
虽然现在整个行业都有使用“真茶真奶真水果”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用植脂末调配的奶茶,的确会比纯牛奶调配的更加香浓醇厚。所以现在有一些品牌的确会使用牛奶,但也会存在拼配部分植脂末用来增加风味的情况。
总的来说,植脂末,是一种为了增加风味、便于规模化运输的食物原料,偶尔喝一杯加了植脂末的奶茶是不会“变傻”的,而听谣传谣才是在交智商税。
-03-
珍珠是胶做的,会堵塞血管?
除了植脂末,让很多人纠结的点还有,奶茶没有茶也没有奶,茶粉究竟是什么粉,果酱珍珠椰果等等原料安全吗?
这一次就一起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