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酱
水果茶火了之后,当着消费者的面现切水果,大块的水果和果粒在茶中,使整杯饮品的价值感骤升。
但问题也很明显,用新鲜水果现切,很难保证品质的稳定,就容易出现这杯酸、那杯甜的问题。
另外,水果在清洗、现切时,以及暴露在空气中遇到的不稳定因素,时刻埋藏着食品安全的隐患。
而果酱就不同了,经过灭菌处理,每一瓶在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苛的微生物测试,对于标准化和安全性而言,果酱更优秀。
果酱安全性更高,图片源自unplash
至于让人害怕的添加剂,其实果酱的添加剂总结起来就是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香精(水果热处理后,风味会损失,需要香精增加风味)、色素(使饮品更好看)、增稠剂(变形淀粉、黄原胶、果胶)等。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国家批准的添加剂适量食用,会损害健康。
当然,果酱也有缺点,经过热处理的水果,维生素和糖分会流失,营养价值降低。对于饮料制作而言,在安全、标准化的基础上满足好喝的条件,损失一些天然的代价,确实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椰果
椰果和珍珠、布丁一样都是奶茶里的常用小料。由于椰果的韧性好,咀嚼时有硬质纤维,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椰果的谣言,比如加了胶,或者用双氧水泡。
吴建伸表示:“椰果是椰子水自然发酵而形成的胶状物质,无需添加任何东西,为什么还要花钱买胶呢,果胶也很贵的。”
椰果其实是天然发酵的,图片源自unplash
“其次是传言中的双氧水泡椰果,应该是出现在不正规的乡镇小店中,有些小店图便宜用了小厂生产的椰果,由于小厂设备有限,椰汁过滤不好,生产的椰果有很多杂质,所以才会用双氧水来洗,在正规的连锁门店不会出现。”吴建伸说。
-04-
结语
王超博士是暨南大学《食品毒理学》的授课老师,她的日常就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化学物质(如食用色素、香精、合成甜味剂等添加剂以及其他可能混入的物质)。在她看来,要客观看待食物,有添加剂的不一定不好,而有些纯天然的食物,不经过工业化处理,反而也不一定健康。
马胜学博士先后在立顿、可口可乐、星巴克等公司负责过研发工作,他分享了自己研究食品30多年来的感悟:
技术让食品越来越好吃、好看,但没有让它越来越健康。但是,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达到健康和口感的兼顾。产品研发者需要懂得营养学知识,兼顾到健康。
这应当是每位饮品从业者不断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面对市面上频出的奶茶“谣言”,《咖门》作为行业媒体,经过反复调查和了解,对常用原料进行了此次科普。不吹不黑,不捧不*,只为客观呈现一个行业本来的面貌。如有遗漏、不当之处,欢迎大家留言区纠正。
统筹|政雨 编辑|若云 视觉|江飞
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咖门(KamenClub)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