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季都会有那么几个高音担当:第一季的黄绮珊,第二季的邓紫棋,第三季的韩红、孙楠,第四季的信,第五季的迪玛希......
但是,确定是高音挤占了慢歌的生存空间吗?
其实不是,并且高音不一定会赢。
虽然在《歌手》上靠高音夺得第一的现场确实很多,譬如黄绮珊的《回来》、谭晶的《九儿》、韩红的《天亮了》、张靓颖的《饿狼传说》、龚琳娜的《小河淌水》等。
但回到本季来看,就拿这一季的高音担当黄霄雲来说,她在这个舞台上的竞演歌曲可以说是首首都有高音,而且高音质量也算挺强,但连续四场均是垫底名次,可谓惨不忍睹。
再来看看本季歌手的常规赛的第一名曲目,除了华晨宇的《我们》之外,其余9首均不是慢歌。
这些第一名的歌曲也都有共同之处:亮点突出,音乐新鲜,且风格突出。
譬如,华晨宇《斗牛》在编排上的精致和个人风格化,徐佳莹《大艺术家》把原来的舞曲改编成了多种音乐风格的结合,周深《达拉崩吧》更是玩转嗓音多重变化。
而本场竞演突围成功的袁娅维和吉克隽逸,她们都在编曲和音乐性的多元上花了更多心思,整场表演更加新鲜、先锋。
其实,节目组从第四季开始就有意邀请不同风格的歌手加入这个舞台,并以此来稀释长久累计下来的“高音声战”环境了。
譬如,世界民族风格的Haya乐团(第四季),代表校园民谣的老狼(第四季),灵魂乐先锋的袁娅维(第五季),嘻哈风格的Gai(第六季),乐队氛围的逃跑计划(第七季),美声四重唱的声入人心男团(第七季)等。
除了节目组所做的努力之外,参赛的歌手们更是把世界各种多元的歌曲带到这个舞台上。
譬如第一季的尚雯婕就在一众芭乐情歌里显得格外特别,那首《Dog Day Are Over》的返场表演时隔八年,依旧惊艳。
还有第三季中,谭维维和崔健合唱的《鱼鸟之恋》更是把摇滚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
不过,这个舞台上的一些慢歌如今也依然会存放在歌单里,再次拿出来聆听,依旧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譬如,李健的《父亲写的散文诗》、徐佳莹的《莉莉安》、毛不易和齐豫合唱的《因为爱情》......
总之,流行音乐目前依然在大众占主流。
而在《歌手》上,虽然慢歌和其他元素歌曲并不矛盾,但大部分平实的慢歌的确已经式微了。
其实,大家没必要把输赢的结果看得那么重要,竞演结束,把自己喜欢的歌加入私人歌单就行了。
而董哥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华语流行,但我们也要辩证包容各种新鲜、迥异的音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