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 真 生 活 的 仪 式 感 ,
不 只 在 手 机 上 ”
聚会上,听到两个人聊天:
“你朋友圈怎么只有根横线?”
“没屏蔽你啊,我是真的没有朋友圈。”
现在的人,好像倾诉欲越来越低了。
有人是觉得每天过着相同的生活,好像没什么值得发的。
有人是因为敏感,哪怕是发朋友圈也觉得有包袱,索性不发。
还有的人是生活过得充实,忙到忘了,也不想分享了。
认识一个旅行博主,朋友圈干净得如同一张白纸。
一年只发不到5条内容,几张很日常的照片。
了解她的人才知道,在她毫无波澜的社交背后,却是精彩绝伦的真实世界。
她自学了多门外语,还考了飞行执照、潜水证。
在北海道踩雪,在南非看斑马,在埃及夜游尼罗河。
她说,生活满满当当,偶尔会记录,但不会在朋友圈刷屏。
在看不到的地方,每个人都活出自己的仪式感。
这个世界上除了发自内心的幸福,没什么是值得炫耀的。
如果一个人连朋友圈都懒得发了,一定是有比“晒”更重要的事做。
比如活在当下,和最爱的人在一起,热气腾腾。
沈月在一次采访里说起自己:
“发条朋友圈,点赞人数不会超过20个……”
有时候我们容易关注于别人怎么看,而限制了自己应该怎么活。
刘维说,自己被蒋欣拉黑过。
因为不太发朋友圈,找不到工作的痕迹,头像也不是自己。
蒋欣根本想不起来这是谁,就删了。
很多在朋友圈悄无声息的人,都活得自有滋味。
身边有一个朋友好像消失了,头像很久没有换过,朋友圈里也一片空白。
要不是那天翻看好友列表,我都快要淡忘了她的存在。
前几天我碰巧见到了她,妆容精致,气色很好,一看就知道过得不错。
我说,你失踪很久了啊,跑哪去了。
她笑着回答我,没有呀,一直都在。
只是现在不太玩社交软件了,日子很简单,自己舒服就好。
此时的她和一个颇有情调的男人结婚了,每日过着伺花逗猫的小日子。
如果有一天突然不发朋友圈了,一定是因为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有了诉说的对象。
真正在乎你的朋友,也从不会只在朋友圈关心你。
现在的人太依赖手机了。
认识一个人通过手机,见面也是隔着屏幕;
想去一个地方也不出门了,搜搜图片就当来过。
有个数据显示:一个人能忍受手机不在身边的极限是3小时。
除去睡觉的8小时,我们每天有13个小时与手机捆绑在一起。
真正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机会,我们却流失指缝。
能够让生活有所转机的,是那些人生的美妙瞬间。
它可以带我们走出黑暗,让我们本来枯燥的每一天,都富有能量和意义。
它来源于各种小细节,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你的记忆和态度。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郑重。
它提醒我们珍惜重要的人和时刻,并从中感受到爱与温柔。
让你能一觉醒来,还很清楚今天能做些什么。
去楼下最爱的粉店吃早餐,去给窗台上的盆栽浇水。
去看一部电影,去参加一张音乐会。
当你把握住了仪式感,再把美好积攒起来。
就不会被遥不可及的梦和无法掌控的爱,一步一步拖垮。
世上有太多的美好,是隔着屏幕感受不到的。
你想要的世界不在朋友圈,而是需要你真实去接触。
8月24日-8月25日,阳光大地艺术季
在清风、草地和大家的欢呼里,一场打开五官的艺术盛典在此开启。
每个人能够近距离观察、感受自然之美,找到生活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