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就沿着沅江逆流而上,在沅江流域建立了黔中郡,司马迁还记载楚国还继续深入沅江流域,向夜郎、滇池推进。后来秦国攻占了黔中、巫山二郡,攻打云贵的楚军只能在滇池一带独立建国,这就是滇国的来源。不过,此事多事附会之说。
到了西汉时期,将黔中郡改为了武陵郡,不过黔中这个名字并未在历史上消失。在隋唐时代,出现了黔安郡、黔中郡、黔州、黔阳等名字。现在的重庆有黔江,湖南有黔阳古城,这些都是黔中地名的遗留。
733年,唐玄宗将全国分为了十道,其中就有黔中道。黔中道是“以黔制贵”政策的表现。黔中道的首府在黔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彭水,管理的范围包括贵州的大部分地区,湖南西部西部以及渝东南、湖北恩施。
唐朝按照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划,因而各个道都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这是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地形图来看,黔中道是完整地占有了云贵高原的东部,境内有乌江、沅江两大河流沟通者长江和洞庭湖,这给黔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也就是唐朝时期,中原文化迅速地在乌江、沅江一带逆流而上地推进,加速了黔中融入了中原文明。根据记载,修建四川大佛的主持人竟然来自于黔中道的播州地区,可见当时的贵州经济、文化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可是,贵州土司的发展又打断了黔中的一体化进程。唐朝衰落后,贵州的各地土著豪强不断兼并,逐渐出现了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东宋氏、水西罗氏等地方势力。在北宋时期,这四大土司将黔中的版图分得七零八落,从此黔中不再完整。
贵州主要土司分布
与此同时,云贵高原的东部地区也在加速脱离黔中版图。北宋时期,中国经济已经南移,南方地区持续得到了开发。为了扩大宋朝疆域,增加国家赋税,王安石于1072年命章惇为荆湖南、北路察访,开始对沅江流域的土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以夺取其土地。
经过苦心经营,章惇在武陵山一带设置四府,四十余州,这些土地被划入了荆湖北路,所以北宋的荆湖北路似乎有一把到插入了湘西一带。直到清朝时期重新划分两湖边界,才将湘西一带划给了湖南。北宋经营湘西的结果,最终让云贵高原的东部划给了湖南,而黔中就失去了黔的发源地,此后的历代王朝都未能将之纠正。
三,不完整的单元:贵州版图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原来的黔中之地存在大量的土司,只是其东部的土司首先被北宋消灭被划走了,剩下的成为了今天贵州省的核心。元朝建立后,又直接将整个黔中之地划给了湖广行省。由于黔中的重心早已划给了湖南和四川,于是元朝只能在黔中大地重新建设一座城市作为中心,元朝选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贵阳,当时叫做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