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各地,生活着大量的土司部落,分散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等。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对于西南土司们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采取册封、赏赐和相互牵制的战略,例如诸葛亮平定南中的过程中,七擒七纵孟获,就是因为需要安抚南中各部。
从秦汉到明朝,历代中原王朝都需要面对北方草原政权的巨大挑战,例如匈奴、柔然、鲜卑、突厥、回鹘等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历代中原王朝来说,加强北部一线的防御力量属于重中之重。对于西南各地的土司,主要以安抚为主。因此,设立了大量的宣慰司、安抚司。朝廷赏赐各地土司们爵位和官职,土司们向朝廷效忠,并且缴纳一定的贡品。
一旦朝廷需要,西南土司们还能出兵助战。例如在明朝统治的后期,在东南抗击倭寇、东北抗击后金的过程中,朝鲜屡屡从四川、云南、广西等地,抽调土司兵,不远万里助战。例如贵州与云南交界地区,早在两汉三国魏晋时期,出现了“武陵蛮、五溪蛮、澧水蛮、黔安蛮”的说法,属于蜀汉政权与东吴政权反复拉拢的焦点。
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调整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在元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明朝建立以后,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框架。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框架,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浙江省、江西省等等。在明朝统治时期,贵州省比当代的贵州省框架明显小得多。
大家可以对比明清两朝的贵州省区划,贵州省的区划明显小了一大圈。在明朝统治时期,贵州省下辖了8个府、4个军民府,分别是:贵阳府、都匀府、黎平府、思南府、思州府、镇远府、铜仁府、石阡府、安顺军民府、普定军民府、普安军民府、平越军民府。其中,黎平府下辖了十四处长官司、一处三郎司和一处三郎司土舍。
由此可见,黎平府下辖了大量的土司部落,管理难度非常大。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黎平府曾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司哗变,最终被名将邓子龙平定(战功赫赫,陆战水战俱佳)。由于明朝的主要精力在北方,对于西南各地的土司,仍然以安抚为主。
按照历史文献记载:“征兵大集,延宁四镇、河南、山东、天津、滇、浙、粤西兵至者,踵背相属,各土司亦用命。总督李化龙分兵八路。”1600年,黎平府等地土司叛乱被平定以后,鉴于贵州省的播州之乱仍未结束,为了加强对黎平府各地的管理。1600年,黎平府被划入了湖广省管理。
不过,这属于代管,3年以后,随着播州之乱的结束。603年,万历31年,明朝把湖广省代管了3年的黎平府,重新划入了贵州省管理。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框架。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西南各省基本上沿用了明朝时期的区划方式,没有进一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