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菜,一种极其普通的家常菜, 以其制作方法简单,可口扛饥,配菜丰俭随意而受大众青睐,于是会时不时的出现在寻常人家的餐桌上。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烩菜常常出现在乡村红白喜事的筵席上。那时候,整个社会都很贫穷,物质极度匮乏,乡里人过事待客都是素席,肉是没有的。但那时的集体经济体制下,生产队一般都有豆腐坊,所以,豆腐便成了乡村筵席上的硬菜,因而也有豆腐席一说。一般是六凉六热十二个素菜,常见的有凉拌豆芽,凉拌红白萝卜丝,凉拌油豆腐丝,酸辣白菜,红烧菜丸子,熬菜苫白豆腐,熬菜苫红豆腐等。虽说各家过事菜品不尽相同,却也大不差溜儿,水平相当。若是凉菜上个花生米,热菜来个炒蘑菇,那多半都是家里有个“公家人”才能端得出来的,往往也被乡党称为“事过的大”。但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烩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压轴菜”。按过去席口上菜程序,菜不是一道一道的上,而是按凉菜、热菜分两批整体上。如六凉六热十二道菜,那么六个凉菜一盘端齐上桌,招呼客人开始喝酒,凉菜吃得差不多了(即基本吃完了但没光盘,光盘了就会被乡党说“凉菜吃拉脱了”,而酒喝得咋样是不管的。这全由“事头”掌控)就上热菜,还是六个热菜一盘端,拾馍的给每桌客人发馍,开吃。六个热菜中至少有三个是熬菜,其中两个上面分别苫着白豆腐、红豆腐(即油炸豆腐),下面垫的是白菜萝卜。另一个便是内容相对丰富、菜量相对大一点的烩菜了。主菜是白菜、白萝卜,配菜一般是红白豆腐、粉条、海带丝、黄花等,经过厨师一番烹调之后在大锅里用小火慢炖,汤浓菜香,味美扛饥,里面塞个蒸馍很是撸口。对于那个年代的饿肚子人来说,往往是挡不住的诱惑,争相朵颐、弄个肚儿圆而后快。这个烩菜在当时因为是在大锅里炖制而被称为大烩菜,而现在则因为配菜极其丰富类似于乱炖而被称为大(含有杂的意思)烩菜。
现在乡村过事待客也上烩菜,但都不太正经,大多加了火锅料,味道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味了。在大饭店,也能遇到“老陕大烩菜”,物料很丰富,瓷盆也很精致,但价格却很贵,而且总觉得缺少大锅炖制的那种浓浓的烟火气儿。
真正的传统大烩菜,在讲究的大厨眼里,那是马虎不得的。主菜,是白菜。配菜一般有红萝卜、白豆腐、红豆腐,红肉片、白肉片,肉丸子、响皮。干菜有粉条、海带、腐竹、黄花、木耳等。汤,必须用大肉汤、猪骨头汤。白菜洗净切片,葱姜调料生抽老抽等备齐,豆腐切块,油炸香透,红白各半。大肉片子红白各半,肉丸子炸好。各类干菜泡发停当,高汤事先熬好。热锅凉油,油温六七成热葱姜炝锅倒入白菜炒软,放少许盐打底味,倒生抽老抽提味上色,倒入红白豆腐、红白肉片、肉丸子、响皮、泡发的干菜(粉条暂时不放)以及花椒粉等调料适量翻炒均匀,加入高汤与菜没平,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四十分钟左右倒入粉条搅匀煮十多分钟,加入盐、胡椒粉等调料适量即可出锅开咥。这样的大烩菜,汤鲜菜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层次分明,集蔬菜、动植物蛋白、脂肪、菌类等于一锅,既饱口福,又暖肠胃,还有能量,不愧为平凡人家的一大美味。
隆冬时节,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不妨来一顿简单的午餐,左手端一碗地道的老陕大烩菜,右手掐俩热蒸馍,靠着家里的墙根子往下一刺溜,圪蹴蹲实,朗然的开咥,悠闲的品味。一时间,一股子热气由内向外而升腾,在周身轻抚漫游,触及所有的毛孔、神经,令人仿佛坠入仙境一般而飘飘然……
冬日里的烩菜,挑逗味蕾,撩拨肠胃,温暖身心,安抚灵魂,实在是美滴很。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