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文义解释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一篇接着上一篇说道的大无外与小无内之后,进一步解释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的问题。读过上一篇的朋友们,应该了解了道的“大无外”与“小无内”,道是无处不在的,最小的细微之处和最大的无边广大,都受道的支配。因此孔子进一步说,道不远人。人是在极大和极小的中间状态,当然也符合道的规律来运行,前面这个道说的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大道,是比世界集合更高一级别的存在。人之为道,为的不是这个大道,而是自己的小道、私道。所以人的小道、私道是与人的本身背道而驰的,是反人类的。这很正常,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趋利避害的。所有的私和利、害,都是反中庸的,反人类的,所以人之为道而远人。因此,为私道的人,不可以为大道。弄懂道、中庸、论语、道德经以及各种佛经,首先要有制造级的概念。没有级别的概念,这一句中的三个“道”就搞不明白,就会觉得,怎么一会道不远人,一会又远人,一会又不可以为道。要之道这三个道的含义不一致,才能明白。在本篇中,孔子以一种中国式幽默,反复调侃不理解道的痴儿怨女。道不远人,而你非在远人地方找它,本来道就在你这,你却得不到。
这真是:谁云鹫岭佛难逢,佛在心中哪有踪? 涉水登山空负累,不如端坐自家供。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在此孔子不仅自己嘲笑了一番,还引用了诗经诗句类别调侃。这一句诗,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伐柯》,原文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大概意思是:砍斧子柄怎么才能办到?非用斧子不可。取妻子怎么才能办到?非要有媒人不可。娶妻子这个事就和砍斧子柄一样简单,想要见那姑娘,准备好筵席就可以。这首诗本意很简单,是男子新婚燕尔时所唱的歌,描述了他婚姻的美满。但是孔子引用了其中这句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砍斧子柄怎么才能办到?非用斧子不可。这个就很矛盾了,砍斧子柄,需要用斧子,斧子拿在手里又砍不了斧子柄。这就和上一句孔子无奈加调侃的意思一样了,“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所以孔子继续说风凉话: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拿着斧子柄去砍斧子柄,睨,斜视的意思,睨而视之,斜着眼睛看斧子,这样的神态非常的形象,可以体会一下,满头问号,充满了疑问。道在你心中还去外面求,还以为很遥远。此时孔子,眼中充满了无奈。。。。哈哈哈哈哈,孔子还是挺幽默的,一种鄙视的感觉,骑驴找驴,执柯伐柯。
这真是: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以君子用人的方法去治理人,为什么说君子用人的方法去治理人,因为道本身就在人的心中,因为喜怒哀乐等物欲和分别心,导致无法遵循大道。因此,君子顺道而为,发而皆中。这也孔子举例子,向大家传授发而皆中的例子。君子对于不懂得道的人,不是去强行矫正,而是按照他能接受的方法,让他们做到不郁结,就可以了。因此,君子教育人,要设身处地的去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自己的观点考虑,用自己手里的斧子去砍别人的斧柄,大家容易接受。虽然不能大道自悟,但是离道的距离,并不是十分遥远。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接下来孔子告诉大家,不要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容易达到。孔子自己在君子之道的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方面是他自己满意的。从自己对子女的要求,来检查自己对待父亲的行为,看能否满足自己的标准,孔子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用自己对臣子的要求,来检查自己对待君主的行为,看是否满足自己的标准,孔子也觉得自己不能达到。同样在兄弟、朋友这两个方面,同样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检验自己,自己仍然没有达到。由此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所己之所欲施于人,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庸,本意是最低等的劳动者。这里指最普通的。德,按照道德经,道是无的状态,德是无在有中德表现,可以理解为世界运行的规律。最普通的规律,就是上面孔子说的,顺道而为的以人治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最普通的道理,我们依然有所不足,因此,不敢不勤勉,不敢不慎独,说话对照行为,行为对照语言,作为君子,都对于道,对于中庸,对于忠恕,都是笃定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