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低一个人没有文采的诗句,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的诗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30 14:46:01

唐人贺知章咏柳树,盛赞其袅娜多姿,源自春风的细心剪裁,构想出如诗如画的春日。

北宋曾巩咏柳树,勾勒出在狂风中肆意乱舞的柳树形象,说是吟咏,实则是贬低和嘲讽。

贬低一个人没有文采的诗句,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的诗句(1)

曾巩画像

宋神宗熙宁五年的春天,曾巩在山东济南任知州,王安石变法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曾巩虽与王安石交情深厚,但并未参与变法细节,只是在目睹某些地方官欺上瞒下、打着变法名头鱼肉百姓的行为后,忍不住作此七言绝句讽刺那些小人。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眼中的春柳,与千年来文人墨客笔下的柳树风姿完全不同,他看见了:

贬低一个人没有文采的诗句,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的诗句(2)

春日的柳枝尚未萌发新芽,就凭借着东风的帮助,毫无章法地狂飞乱舞起来。

就知道唆使轻飘飘的柳絮漫天飞洒,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孰不知天地之间还有清霜的存在,到那时柳叶凋零,还有什么可得意的?

头两句“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状似刻画柳条乱舞的形态,实则托物喻人,诗中“乱”字、“狂”字皆为贬义词。

贬低一个人没有文采的诗句,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的诗句(3)

诗人首先将柳枝拟人化,杂乱、猖狂。从古至今除了曾巩,大约从没有人这么贬低过柳树吧?多半是弱柳扶风的美人形象。

然而我们应该清楚,诗人的本意并非针对柳树,而是那些得志后不可一世的猖狂小人,他们借助的是东风之势。

这里的“东风”暗指推行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底层官吏,有官方政策撑腰,偷奸耍滑、钻政策的空子,盘剥百姓的切身利益。

贬低一个人没有文采的诗句,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的诗句(4)

后两句“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刻画出柳树得意忘形的姿态,畅想秋风起后其枝叶凋零的惨状。

“解”意为懂得、知道;“清霜”在诗中比喻除恶务尽的正义使者。春日柳条猖狂,妄想遮天蔽日、遮蔽圣听,然而风水轮流转,待到秋日万木凋零,任是再猖狂的柳条也无法脱离命运的安排。

这是曾巩义正言辞的警告:为非作歹的小人,只是一时得势,终究难有好下场。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贬低一个人没有文采的诗句,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的诗句(5)

“天地有清霜”,相当于“天地有正气”,我想,这或许是曾巩想要要告诉世人的话:猖狂小人不用太得意,黎民百姓亦不要放弃希望。

大家怎么看待曾巩这首诗?

欢迎留言发表意见。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