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幼儿德育的内容和手段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05 05:28:15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那么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寻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价

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你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唯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这些都是幼儿初步道德的表现,但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将其评价为”好孩子”或者”坏孩子”。因为孩子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所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有信心、有耐心、更要有爱心。

二、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规程》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幼儿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捉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二)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借助各种感观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哪些是正确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儿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三)要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的强化巩固。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要做到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通过加强联系,共同教育产生5 2>7的效应。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协调的发展。((何冰萍 来源:遂宁市安居区第二幼儿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