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中国深入人心,以至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群起模仿,大家都误以为“桃园三结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事实上,“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假历史,这件事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桃园三结义是假历史,中国历史查无此事
首先,我们看看故事的出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注意,这是一本小说,而且,罗贯中的年代,离刘备的年代,已经相差了1100多年。
关于“桃园三结义”故事,《三国演义》原文是这样的: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文字不算深奥,我就不翻译了。
问题是:《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并不是严肃史书。
其实,人家《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并没有欺骗读者,罗贯中明说了:《三国演义》是“演义”。什么叫“演义”?“演义”,就是以史书为依据,展开想象,加以推演,以使历史故事更为生动,所以叫“演义”,或者简单粗暴地说,“演义”其实就是“历史小说”的意思。
元末明初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志》。《三国志》是严肃史书,它的作者叫陈寿,是蜀汉至西晋时期的历史学家。陈寿只比刘备晚出生了几十年。
《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才是史书
换句话说,《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糅合了各种民间传说,糅合了民间说书人的添油加醋,把《三国志》进行改写、夸大、加工,而写成的一本小说。
桃园三结义是假历史,中国历史查无此事
那么问题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严肃史书《三国志》里面,是否存在呢?
答案是:
不存在
是的,厚厚一本史书《三国志》,里面并没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三国志》里面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感情好的描写,只有寥寥一两句话,原文是这样的: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意思是说: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朋友感情很好,就连晚上睡觉,都是睡同一张床,亲如兄弟。
但是,翻遍整本的《三国志》,里面并没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就是说,所谓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在一个桃树果园里,烧香,歃血为盟,拜天地,发誓结为兄弟,这个故事,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桃园三结义是假历史,中国历史查无此事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但在《三国志》里找不到依据,而且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范晔的《后汉书》里,也都找不到记录。
那么,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桃园三结义”故事,既然在正经史书里找不到依据,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自己脑补出来的呢?
也不是。
其实一般认为,罗贯中很可能是参考了元朝出版的剧本《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原文是这样的:
“……后有一桃园,园内有一小亭,飞遂邀二公亭上置酒,三人欢饮,饮间,三人各序年甲,德公贵长,关公为次,飞最小,以此,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宰白马祭天,*鸟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
这个《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朝时期民间说书人专用的剧本,它里面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但问题是,这是一个剧本,史料价值为零,不足为凭,不可信。
这本元朝的民间说书剧本,是“桃园三结义”的出处
有趣的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虽然是假历史,但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把它当作真历史来读,以至于中国人世世代代,竞相模仿,例如民国时期的蒋介石,最喜欢来这一套,动不动就模仿《三国演义》,跟军阀结拜兄弟。
好了,今天老冯和您聊到这,明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