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的人
过去的大竹林,作为水运的集中地,江边聚集了不少企业,员工达到数千人,而大竹林老街则有数万居民。要知道,在30年前,这儿几乎没有正规公路,附近也无跨江大桥,大竹林的居民要到合川、北碚、双碑、沙坪坝、解放碑等地,都要从大竹林坐过河船。
因此,每一班过河船,都像现在的公交车一样客源不断,像现在的地铁一样拥挤不堪。每天早上,过河船5点多开航,不到10分钟就有一班。直到晚上10点,最后一班才收航。有时遇到大雾天气,还只能干等一上午。不过,随着客运量不断提升,过河船由烧煤炭的蒸汽“小火轮”逐渐发展为内燃机轮船,客舱里那两把能缓慢摇头的电风扇,就这样陪伴着人们度过了过河的日子。
码头边
彼时,上新街的大爷总爱从龙门浩坐船到望龙门,去解放碑看下棋;渝中人则从望龙门渡河到上新街,爬南山登高望远;李家沱的中学生,每天都要坐着轮渡去九龙坡上学……船上熙来攘往的人们,说说笑笑,有的手里拎着菜,有的提着鸡鸭,有的刚从朝天门批发市场出来,拖着个装满货物的编织口袋。轮渡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充满烟火气。这些,都是重庆人过去的日常轮渡生活。
输起
唐家沱了!
有船就会有码头,重庆繁忙的水上运输,孕育出了朝天门、弹子石、海棠溪、唐家沱等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码头。其中,朝天门码头作为重庆历史上最早的老码头,更显闹热异类。当时,朝天门有到野猫溪和弹子石两条线路。野猫溪叫“横江”、弹子石叫“斜江”。乘船时,船票上会标明,却没人专门引导,坐错船的大有人在。再加上过去老重庆人都喊“野猫溪”为“野苗溪”,名字对不上号,闹出不少笑话。那时,从朝天门到弹子石的轮渡客流量最大,高峰期间每一班就要装几百人,摩肩擦踵,拥挤程度堪比如今高峰期的红旗河沟地铁站。
除朝天门码头外,唐家沱可能是重庆人最爱挂在嘴边的码头地名,因为,有句重庆言子常挂在人们嘴边——“输起唐家沱了!”。唐家沱是重庆众多“沱”里最大、最有名的,著名就著名在这是个回水沱。长江水流到这里,不管多急,都要迂回几转。所以,人们就这样解读:唐家沱是形容输家底线的词,意思是不管怎么输,到了唐家沱就是到了底线,该反弹了。
朝天门码头标识
而作为重庆南岸区的代表性码头——海棠溪码头,从民国时期开始,就是一个商贾云集、茶馆林立的重要水码头,还是著名“中缅公路”的起点,重庆“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等地名,都是以海棠溪码头为零点计算。
该码头至望龙门的轮渡航线,是重庆第一条轮渡航线,上世纪更是通往南山、衔接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为“黄桷古道”的起点。当时,光是南岸的渡口就有10多个,如铜元局、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太平渡、玄坛庙、野猫溪、呼归石、王家沱、五桂石等。老巴渝十二景里,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皓月、字水宵灯都出自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