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李悝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魏国担任相国,帮助魏文侯实行变法,加强统治。在经济上,李悝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余法”,就是国家在丰收年时用平价买进粮食,到荒年时再以平价卖出去,使粮价保持稳定。
洛阳大富商白主从李悝的经济措施中受到启发,提出了一套经营致富的理论,叫作“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意思是说别人因生产过剩而低价抛售,他就收购;别人高价索求,他就出售。
白圭的具体做法是:在五谷成熟的季节,粮食大量上市,粮价变得很便宜,他就大量购进粮食囤积起来。而这时不是蚕茧出产或割漆的季节,市场上丝、漆存货极少,价格昂贵,他就乘机把自己囤积的丝、漆以高价卖出去。
按照同样的道理,到了蚕茧出产的季节,蚕丝生产多了,价钱就很便宜,但粮食的价格却上涨了,于是就低价收进蚕丝而高价卖出粮食。这么一来,白主买进的货物价钱都很低,而卖出的时候价钱却很高。这样买贱卖贵三两次,白圭的财富就迅猛增长起来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当机立断,学握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