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
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
【答案】B
【解析】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 ,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变式4】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由于 。
【答案】回声与原声的混合。
【解析】解: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旷野里我们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回来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故答案填:回声与原声的混合。
【例题5】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某海域海水深3000m,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则经过 s后才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答案】4。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s=2×3000m=6000m,
由v可得,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到收到回波的时间:t4s。
故答案为:4。
【变式5】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
A.6km B.6000km C.3km D.3000km
【答案】C
【解析】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t14s=2s,
由v得,该处海水的深度:h=s=vt=1500m/s×2s=3000m=3km。
故选:C。
【例题6】有关人的耳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没有耳郭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郭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郭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郭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答案】D
【解析】解:在耳朵构造中,耳郭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故选:D。
【变式6】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答案】B
【解析】解:A、听小骨的功能是把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故A错误;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B正确;
C、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咽鼓管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故C错误;
D、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来时产生振动,故D错误。
故选:B。
二、声音的三特性:
1.音调:
(1)概念: 声音的高低 叫音调;(音调的高低用频率来表示)
(2)频率(f):
①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②符号:f;
③单位:次/秒,又记作:赫兹,符号:Hz(读作赫兹);
④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⑤应用:铁路工人检查铁路螺栓是否松动、判定碗等容器是否破裂、空气乐器等;
(3)超声和次声:它们是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①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
②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
(1)概念:物理学中, 声音的强弱 叫做响度。
(2)影响响度的因素:
①振幅;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②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3)要点诠释: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3.音色:
(1)概念:声音的 特色 叫音色;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材料 、 结构 、 发声方式 决定的。
【例题7】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 )
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
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答案】C
【解析】解:A、高歌猛进,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请勿高声喧哗,是让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B错误;
C、女高音歌唱家,是指女歌手的音调高;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7】“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答案】B
【解析】解: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例题8】如图所示,海底地形测绘船依靠声呐设备收集信息,信息的载体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引力波
D.紫外线
【答案】A
【解析】解: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A。
【变式8】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
A.声音的响度较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
C.为超声波
D.不具有能量
【答案】B
【解析】解: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音调低,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例题9】疫情期间老师带着口罩上课,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需要更大声的讲课,大声讲课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音调
B.增大响度
C.降低音调
D.加快声速
【答案】B
【解析】解:老师更大声的讲课,学生感到声音的强度增大,听得更为清楚,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9】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敲鼓时将纸屑撒在鼓面上,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敲鼓的力越大,纸屑跳起的高度越高,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例题10】《百鸟朝凤》是中国民族乐器十大名曲之一,如图所示,是乐队合奏此曲的场景,人们能从《百鸟朝凤》合奏中分辨出唢呐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