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有诗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可见,古代黄金总是与尊贵,帝王等文化形象联系在一起,在我国古代,黄金屋也常用来比喻贵重的物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面对如此珍贵的黄金,古人也发明了无数种十分高级的处理工艺,锦上添花,让黄金变得更富审美与文化价值。
一.鎏金
鎏金即是通过在器物表面涂抹金汞混合物,再蒸发掉汞,以此镀金。
《本草纲目·水银》就明确记载了鎏金工艺的理论方法: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
这种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历史悠久,应用也很普遍。
汉代就有很成熟的鎏金工艺了,《汉书》记载: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
二.镀金
镀金作为一种装饰工艺,只有短短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一般分化学镀金和电镀金两种方法,是以各种金属盐溶液进行镀金的方法,如以氰化金钾电镀金离子等。
而在古代也有“镀金”一说,这个词起初非常笼统,是对当时大部分黄金再加工工艺的泛指。
后来唐代诗人章孝标科举及第,洋洋得意,作诗云: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太过张狂总是让人不喜,时人便以“镀金”暗讽某人到某地深造或锻炼,却没有实际提升,只为取得虚名的情况,一直流传至今天。
三.贴金
贴金工艺历史十分悠久,根据考古发现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简单来说这种工艺就是将黄金打造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再将金箔贴在各种物体上。
如《天工开物》记载贴金工艺云: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
天工开物对贴金如此高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许多皇宫寺庙的雕梁、和内部其他结构都常常采用贴金工艺,使建筑无比辉煌。
贴金工艺的另一个主要应用就是佛像了,唐朝时期佛教兴盛,结果导致宋代黄金竭乏,影响了皇帝盖房子,甚至整出来了个销禁令。
如《宋史》:康定元年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饰佛像。
皇帝都要和佛教徒抢金子,可见贴金工艺何其受人喜欢。
四.包金
包金和贴金十分类似,区别主要是包金用于小件,方法是以金薄片包覆于胎体上,再以锤敲打密实即可。
可用于修复。
包金的器物价值一般都很高,如瓷器就是北宋早期的宫廷贡品。
宋代林禹《吴越备史》记载: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十一日王进朝谢于崇敬殿,复上金装定器二千事。
作为皇室使用的贡瓷,口沿都包上金或者银,更显豪华尊贵,故称之为“金装定器”。
五.洒金
洒金在漆器中指漆底上点或金片后再罩漆的装饰工艺。
而在宣纸制作工艺中,也有在纸面上用胶粉施以细金银粉或金银箔的工艺,这种纸被称为“洒金笺”,极为珍贵。
如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当时称为金花帖子。
这种工艺也会用于宣德炉,铜器等,不过不算常见,名头也不如洒金笺这般大。
六.描金
描金又称泥金画漆,是一种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
沈福文《漆工资料》详细具体地介绍了描金漆装饰的制作过程:
薄描花纹在漆器面上,然后放入温室,待漆将要干燥时,用丝棉球着最细的金粉或银粉,刷在花纹上,花纹则成为金银色。
而陶瓷方面的描金则属于釉上彩绘的一种陶瓷技艺,它历史悠久,北齐时就开始出现精美的白彩绿彩瓷器了。
如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用大蒜汁天然的粘性调和金粉:
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不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