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祝元教授与心内科蒋卫民主任在直播中。
“杏林之声·直播厅”是由江苏省中医院主办,扬子晚报紫牛APP、扬子名医团重磅支持的养生直播活动,每周六与您在“空中”见面。周六(4月11日)早上10点,“杏林之声·直播厅”请来了“当班主播”江苏省中医院党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高血压病重点研究室主任方祝元教授。在直播中,方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许多高血压防治的“干货”,掐着点网上“听课”的网友粉丝们超过了80万人。
通讯员 冯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摄制 戎毅晔
当班主播 方祝元
江苏省中医院党委*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委“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首席青年科学家
国家“百千万工程”岐黄学者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术带头人
国家高血压病重点研究室主任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
妙药
中药能辅助降压 减少器官损害
在直播中,方祝元教授用一句话形容高血压病,“这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中医中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是不代表对高血压没有丝毫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著名医家朱丹溪也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等理论,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风、火、痰、瘀、虚”五种。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也会有疑问,中医药能降血压吗?在吃降压药已经血压达标的情况下,还需要中医药的干预吗?方祝元教授解释,目前许多中医方药、预防措施的降压效果还缺少实验证据的支撑,还有许多领域需要去探索,但从实际临床效果来看,中医药降血压效果是肯定的,中医药可以贯穿高血压疾病管理的全程,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变防衰,同时也要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综合来防治。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合理使用中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用量,达到辅助降血压的效果,同时还能预防器官的损伤,这都是中医药的特色。
江苏省中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在江苏十大国医名师唐蜀华教授学术经验指导下,研发院内制剂——潜阳育阴颗粒,经过十几年临床运用研究,就证实具有辅助降压的良好效果,再加上饮食、运动、情绪综合防治,不少病人可减少西药的量或基本不服用西药。
妙食
春天吃得好 三阶段重点不同
春天气温忽高忽低,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方祝元教授建议患者早晚都要自己测量血压,对血压做到心中有数。很多人关心高血压患者春天怎么吃,方祝元教授也归纳了春天三个阶段的特点:
早春适合“清补”,春寒料峭,适合清补,以补为主,以通为融,建议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虾等,但要辅以通阳的佐料如生姜、葱、蒜、香椿、韭菜等,从而达到春夏养阳,温通阳气的作用。
春天的中期,温差较大,骤冷骤热,血压容易骤然升高,以“清轻”为主,建议吃一些春天特有的食物,如菊花脑、枸杞头、螺蛳、河蚌等。
春末夏初,气候偏温热,天气逐渐转暖,此时食物不能太温太燥,建议以清淡为主,特别是对高血压的病人,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限制热量,可以稳定血压。
妙招
非药物治疗 牢记淡、静、松、动、眠
方祝元教授表示,高血压患者需要综合防治,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并举,其中非药物治疗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同时需要终身坚持。
在诊室里,经常有患者询问“高血压能不能断根”,方祝元教授表示,医生口中的“断根”与大家理解的有一些不同,更重在杜绝疾病发生的原因。有一部分患者通过科学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调整,确实有不吃降压药就能把血压稳住的可能,而即使已经确诊高血压,离不了药物,从当下开始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患者仍然是受益的。
如何进行非药物治疗,如何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方祝元教授提醒大家要牢记五个字:淡、静、松、动、眠。
淡
一手降压药一手咸鸭蛋,血压控制不会好
饮食要清淡,忌“口重”。方祝元教授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普通人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但国内目前普遍人均每天的盐摄入量可以高达15-16克,是建议值的2-3倍,吃得太“咸”了。像盐水鸭、咸鸭蛋等一些腌制类的菜,含盐量就很高,偶尔吃吃没关系,不建议经常食用。无论是预防还是控制高血压,控盐都是第一要务,有研究显示,只要盐能够控制好,血压就能降10mmHg左右;有些早期的高血压患者,把盐控制好了,血压就能降下来,并不需要服用药物。
静
一母同胞有人不得病,个性也很关键
“高血压是有遗传因素的,父母有高血压,子女患病风险也会比普通人高,但并不是绝对的。同一对父母的子女,有的得病,有的却没有,和个性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有关系。”方祝元教授告诉记者,高血压病人性格往往偏急躁,动不动就“大动肝火”,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烦躁,都可造成肝气内郁,郁久化火或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容易罹患高血压,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自觉“暴脾气”的,应当“改一改性子”,慢下来、静下来,要学会自我解除不良情绪,学会释放怒气,排解郁闷,减少压力。
松
春天情绪易波动,听听《春江花月夜》
长期处在紧张的情绪里,血压也容易升高。方祝元教授举了个例子,有的患者在家血压好好的,一到医院见到医生了,血压一下就蹿上去了,这被称作“白大褂高血压”;有的患者追几步公交车,情绪稍稍紧张一下,血压立马就高了——这都说明了情绪与血压的关系。要获得平稳的血压,情绪一定要真正放松,春天可以到户外踏青,拥抱大自然,听听柔和的轻音乐、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等,可以放松心情,有助于血压平稳。
动
见太阳再出门,快走激活小腿“第二心脏”
大量研究显示,如果运动能达到效果,血液也能降下8-10mmHg。在诊间,很多患者都觉得运动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在医生眼里,还真的有很多患者并不会运动。方祝元教授告诉记者,科学研究发现,人体下肢通过小腿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流占全部回流至心脏血液的30%-40%,因此小腿也有“第二心脏”之称。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最简单的运动方法就是每天坚持快走,激活人体的这个“第二心脏”。
“男同志以10分钟走1公里的速度,每天走3-5公里,女同志以12-13分钟走1公里的速度,每天也走上3-5公里为宜。最好微微出汗,但不要大汗淋漓。”另外,还需注意锻炼的时间,很多老年人喜欢早起锻炼,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尤其是眼下春季,早晚温差还比较大,太早出门锻炼容易受凉,最好的方法是“见太阳再出门”。
眠
11点后入睡,影响血压正常节律
睡眠对血压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方祝元教授举了个例子,有的失眠的患者血压控制不好,医生会给患者开几种降压药混着吃,但有经验的医生会给患者一颗安眠药加一种降压药,血压可能就控制住了。方祝元教授告诉记者,这个例子并不是鼓励患者吃安眠药,助眠也有很多中医中药的方法,重点是要呼吁大家对睡眠重视起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夜间和清晨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正常节律变化,血压的异常波动反过来会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熬夜,就是导致内分泌紊乱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市民最好每天晚上11:00之前要休息,中医认为11:00-次日1:00是一天当中阴中之阴,特别是冬天,寒中之阴,又最容易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