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奉旨填词 柳三变
不知道,这部电视剧中,会不会给柳永几个镜头,假如有的话,也一定是会讲到这个故事。
柳永是当时的网红词人,传说“凡有井水处 即能歌柳词”。正是因为填词太有名,柳永反而受累于此。他的这首《鹤冲天》影响了仕途: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后来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结尾这两句惹得宋仁宗不快:既然要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那就别要浮名了,填词去吧。
传说倒霉的柳永找到晏殊想通一下门路,没想到受到了晏殊的嘲讽: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张舜民《画墁录》)
柳永也挺逗,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市井青楼、花街柳巷,真得去填词去了。
柳永也有《清平乐》传世,可以有几个字残缺不全了:
繁华锦烂,已恨归期晚。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
不堪尊酒频倾,恼人转转愁生。□□□□□□,多情争似无情。
四、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
欧阳修曾在《醉翁亭记》中自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因为古文写得好, 欧阳修被后人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除了诗文俱佳,填词也是一位好手。他也有《清平乐》: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从晏殊词看到欧阳修词,会发现一个特点,他们的《清平乐》题材几乎一样,都是写男欢女爱。内容基本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之后,男子不得已离开,从此二人天隔一方。然后女子开始回忆、相思与悔恨。
下面苏轼、王安石的《清平乐》 ,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风格。
五、句读不葺之诗尔 苏轼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赴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正是文坛领袖欧阳修。 在欧阳修的提拔下,苏轼父子名震京师,宋仁宗也认为苏轼、苏辙兄弟有宰相之才:
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耆旧续闻》 宋·陈鹄)
苏轼(1037—1101年),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他开拓了宋人”以诗为词“的道路,把诗言志的特点用到了填词上。因此被李清照笑话他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
他的这首《清平乐 送述古赴南都》 ,完全和上面几首清平乐不同的风格: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这里的送别,不是男女之间而是好友之间的分别。这种题材在苏轼以前,一般会用诗来表达,很少会在词中见到。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填词为好友送行,词中典故有梁苑中的名士司马相如和枚乘 、携壶的杜牧 、双庙祭奠的张巡和许远、漆园吏庄子。
不过这首词创作的时候(1074年),宋仁宗已经去世11年了。
六、 不可读也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也是宋仁宗时期的进士,他在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榜第四名,比起苏轼早了十多年。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他的改革变法大计,不过宋仁宗并没有采纳他的变法主张。等到宋仁宗去世6年以后,他的孙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变法大业。
王安石几上几下,变法以失败告终,被罢相后隐居江宁。下面这首《清平乐》很像其辞官以后的风格。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不过王安石也被李清照所揶揄: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词论》
李清照说王安石和曾巩两位,做文章有西汉的水平,但是作一首小词,让人笑话,不可读也。
您觉得王安石的词不能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