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劳动者是不过劳动节的。因为他们每一天都在劳动,无所谓过节不过节,对于他们而言,唯有劳动才能吃上热饭,唯有劳动才能获得收成,唯有劳动才能长久生存,也只有通过劳动,在劳动中才能获得最踏实、最结实、最充实的感受。
作为农民,没听说农民一定要过劳动节。在火红的五月,绿树成荫,夏花灿烂,小麦灌浆,油菜结荚,水稻起身,果树挂果,鸡鸭孵化,牛羊下犊,到处蓬勃着生命的力量,广大的农村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正是广大农民扑身田野,全力插播最繁忙的耕种季节。你说,让他们停下来,过一个五一劳动节,怎么可能呢?不信,你到农村看看,你到小区周边的工地、超市、农贸市场,哪一处不是热火朝天,大干快上!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从来没有看到过农民过五一劳动节。他们说,每天都在劳动,不劳动吃啥?不劳动穿啥?不劳动住哪?咱们农民天生就是劳动的命,怎么能渴求在劳动节休息?那不是大白天说梦话?能休息的时间,只有下雨天,在家收拾下农具,美美地睡一觉,除此之外,哪有这么多的好事呢。
几乎是所有人都认为,劳动节就是要劳动,就是要加倍劳动,要用实际行动去劳动,通过劳动换取尊重,获得财富,得到荣誉。大家都认为,劳动最光荣,设立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就在于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劳动创造了自身价值,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有力地拉动了GDP,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劳动。大家都说,劳动是没有体力和脑力之分的,每一个辛勤劳动的人都值得尊敬,每一个辛苦劳动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每一个坚持从事劳动的人都是社会有用的人。因此,这一天,所有的劳动者都要在工作岗上劳动,用劳动来纪念这一天,用劳动来渡过这一天。是这样吗?
感觉不是。百度词条显示,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此节起源于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大罢工,罢工的目的是争取八小时工作日。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在法国巴黎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我国有关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先进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工业基础较好的上海、苏州等地向工人介绍国际“五一”劳动节的相关情况,要求企业严格实行8小时工作制。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五一”和8小时工作制开始进入我国,逐渐被国内工人阶级所熟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 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由此看来,设立国际劳动节的目的不是为了劳动,更不是在劳动节继续劳动,加班加点劳动,用实际的劳动行动纪念劳动节,而是劳动者要有劳动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还有劳动者受保护的权利,更不是给所有劳动者戴上“劳动最光荣”的帽子,要求劳动者无条件无要求无边界的劳动,更不是对管理者无限制无约束无制约的随意与任性。所以,感觉叫国际劳动节似有不妥,还不如叫国际劳动者节更贴切。
最好的劳动是劳动者本身的劳动,不是劳动管理者指手划脚式的劳动。最好的劳动是劳动之后的休息,休息是劳动者的权利,是劳动的一部分,没有完整而又完全的休息,是没有效率的劳动,不是最好的劳动。
社会发展到现在,诸如“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式的劳动工作模式,只能是一种临时凑效的工作机制,绝对是不能提倡的长效机制。所有的劳动都应建立在劳动者身体健康基础上施行,所有的劳动只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所有的劳动只能在专业水平与专业精神下进行。只有这样,劳动才是高效的,工作亦然。
真正的劳动者是个体生存在这个社会的本能与本钱,是这个社会的主人,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主人,是他们创造了这个城市,创造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美丽家园,是他们可爱的“家”,建设“家”,哪有不努力不拼搏不上进的?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先劳动后休息,一天接着一天干是他们的本能,更是本分。
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劳动者工作者,他们才是城市的“正式工”,我们应该注意那些“打卡式”的“劳动者”,他们往往使劲折腾一番,赚一点亮眼的“颜色”,虚晃一枪就跑,捞点“本钱”掉头就走,把辉煌的“成绩”与“战果”留给生活在城市的“主人”,因为他们只是这个城市的“临时工”或者“打工者”。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文武,笔名方圆,网名大山,陕西西安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村头的空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