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为何最终没有对刘禅起到规劝作用?
你真的有了解过刘禅吗?首先,我们要了解诸葛亮为啥要写《出师表》,因为他担心朝廷在他不在的时候会出乱子,以至影响北伐大计。据《三国志 董允传》记载:“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朱紫难别。”所以诸葛亮便给当时已经21岁的刘禅写下了这篇文章,在里面诸葛亮还提道了“贤臣”与“小人”。其中,贤臣指的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人,为了不出问题,诸葛亮还对对朝中的事务做了周密的安排,比如:宫中之事,由郭攸之费祎,董允管理。营中之事由向宠掌管相府事务则由蒋琬,张裔掌管尚书台的政务由陈震主管。刘禅只需要宫中,营中的事务,“事无大小”,要向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悉以咨之,然后旅行”。实际上就等于刘禅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什么主意也不用拿。从短时间来看,诸葛亮的这个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推荐的贤臣都尽心尽责,把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因此就算诸葛亮不在成都,国家也没有乱,甚至还在发展。那么刘禅有没听诸葛亮的话呢?答案是有的。据《三国志 董允传》记载:“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献纳之任,允皆专之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但是,长时间这样会让刘禅形成没有主见。诸葛亮逝世后,他的继承人蒋琬以大司马录尚书事、费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相继执政,刘禅还是依旧如此。史书说,“琬卒,禅乃自摄国事”又说:自蒋琬到费祎,“虽自身在外,(刘禅)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可见刘禅虽然有皇帝的权利,但是在大将军费祎执政的7年中,仍然没有经过,从不管朝政到开始管理朝政的过渡期。很显然,蒋、费二人执行的是诸葛亮对待刘禅的传统政策,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刘禅不可能有政治实践的增长,从而更加平庸。等诸葛亮安排的顾命大臣相继过世,没有像爸妈那样官员监督他了,刘禅便很快便堕落了,开始宠幸奸佞。(刘禅:这里的人个个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的。)因此,在刘禅真正“掌权”的十年里,蜀汉很快便衰亡了。《三国志》记载:“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於维。”“于时军旅数出,百姓雕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统子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轻傲尚书令陈只,为只所抑,卒於涪陵太守。”“六年,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出师表》不是没有感化刘禅,相反蜀汉初期和中期,刘禅一直遵守诸葛亮得方针。
元芳,你怎么看,恭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