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不好的报道也有
首先是陆续报道姜黄素的一些副作用:
- 姜黄素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 大剂量和长期摄入容易引起轻度肠胃疼痛;
- 姜黄素有刺激子宫的作用,并有可能导致月经出血增加。这两个因素尤其容易给孕妇带来流产风险。因此不建议在妇女在*期间摄入姜黄素;
- 姜黄素有延缓凝血作用,不良反应还包括增加出血风险,对出血性疾病患者就带来较大不利因素。尤其是与抗凝血剂等药物一起服用,更加大出血风险。所以在手术前后两周时间内不要多食含姜黄素食品;
- 引起争议最大的是,有研究表明大剂量摄入姜黄素可以导致肝脏中毒。如果已经存在有胆结石,这个问题会更严重。
哎!说好的“保肝”、“解酒毒”呢?
- 这还没完呢,有不少研究表示,姜黄素大多数所声称的保健作用都没有确切依据!
到底
姜黄素是好还是坏?
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一直存在的这些争议就那么难弄明白吗?
主张姜黄素正面作用的,是出于其对多个分子靶点的结合行为与调节作用,而不是直接与这些靶点发生作用。这本身就增大了研究难度。
新药有苗头了吗?
在对新药研究中,经常对有苗头的化合物称为“活性化合物”,进入药物筛选程序,以此作为寻找新药的基础。比如:
- 最初发现印第安人口嚼古柯叶有麻醉作用,在古柯叶中的古柯碱(可卡因)基础上发明了普鲁卡因、狄卡因等一大批局部麻醉药;
- 柳树皮中的水杨酸有抗风湿、抗炎活性,但口服太刺激,在此化合物基础上发明了著名的阿司匹林,一用就是120年到现在还在用!
类似的事例太多了!
- 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就是从红曲中的活性成分中衍生出来的;
- 还包括临床上应用的许多镇痛药、精神类药、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药、抗感染药、抗癌药……。
咱们引以为荣的两个自主研制的新药也是:
- 一是抗癫痫新药伊来西胺,就是发现胡椒碱有抗癫痫活性,由此化合物出发,经过结构改造发明的;
- 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抗瘧新药双氢青蒿素,就是从大家现在才都知道的从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发展来的。
全世界搞药物研发的都在寻找这类“先导化合物”。一旦发现有“苗头”,必定会引起大批新药开发者趋之若鹜。然而,绝大部分工作都打了水漂,只见付出,没有回报。
所以难得筛出一个新药来,卖的这么贵也在情理之中。死掉成千上万,才活出几个来。
就像现在的衣服卖的贵一样,大头都花在设计新花样上了,那点加工和材料根本不值几个钱。
回过头来再说姜黄素,也不例外。
既然姜黄素也有“苗头”,那就都想在它身上找点新出路。心情可以理解。希望药物化学家们和药理学家们继续在这上边更深入的研究。
也不排除有人想在姜黄素身上捞油水!
我本人估计,姜黄素在新药这条路上,恐怕是挤到头的牙膏皮了。令我发出被嚼了几百遍的口香糖的笑声!
吃?不吃?
咱们百姓也是参与者,并非只打酱油。因为几乎天天在吃啊!至少是不经意地接触。
比如不久前报道,有人在从泰国进口的榴莲表面上用姜黄素染色,冒充“熟”透的。
在没研究出名堂之前,吃好还是不吃好?其实根本无需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