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扒一扒辛弃疾
辛弃疾在淳熙八年(1181),被罢官,闲居上饶,当时他42岁。这段时间他写了这首有名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词中的三个儿子,很可能就是辛弃疾的孩子。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的大儿子辛稹应该是二十大几岁,二儿子辛秬出生于1159年,此时二十三岁。三儿子辛㔶此时大约六岁。四儿子辛稏刚刚出生。
大儿子二儿子都二十几岁,锄豆子,织鸡笼这种活应该是刚好合适。而三儿子六岁,活肯定干不了,所以只能卧剥莲蓬了。小儿子这时候还在吃奶,所以没有小儿子的场景也很正常。
当然也有人认为《清平乐》中三个儿子并不是指辛弃疾的孩子,毕竟辛弃疾的经济条件是不需要靠孩子种地去维持生计的。但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也是很有可能的。那句“最喜小儿亡赖”,简直就是辛弃疾情不自禁的父爱流露。
其实在辛弃疾众多的儿女中,辛弃疾最偏爱的就是三儿子辛㔶。首先,辛㔶与二哥年龄上差了16年,辛弃疾此时中年得子当然十分宠爱他。另外,辛弃疾的前两个儿子都是原配赵夫人所生,但是赵夫人在追随辛弃疾南归后不久就过世了。辛弃疾于是续娶了范夫人,辛㔶是他们第一个儿子。最后一个原因,辛㔶十分聪慧,但是体弱多病,辛弃疾甚至给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取了个乳名叫“铁柱”,希望这个小名可以让儿子身体硬朗,并为铁柱写了另一首《清平乐》词: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
当我们想起辛弃疾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一个横刀立马的将军,一个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
但是他也有温情的一面。从他的词中,从他的号“稼轩”中,以及他儿子的名字中,我们都不难看出辛弃疾的田园情怀。
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在《宋辛稼轩先生墓记》中这样评价辛弃疾:
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无位,犹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雠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说了这么一大套,今天的重点来了:
辛稹[zhěn]
辛秬[jù]
辛㔶[gòng]
辛稏[y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