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有云:“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唐朝人张守节为这句话中的“著”做出了解释:“著明诚信,违去诈伪,是礼之常行也。”这句话已充分说明了为什么古人会选择白色作为丧服的颜色,因为,“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在古人的认知中,所有人工制作的颜色都属于“伪”,于礼所不齿。当然,这种观念仅存在于先秦乃至汉唐时期,到了后来古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种“礼本著诚去伪”的思维逐渐淡化。我们知道,服丧是我国古代礼仪的一种体现,既然是礼仪的一部分,那么,自然不能选用“为礼之末”的颜色。
所以说,唯有衣料的本色,才算是“礼之经也”。就是因为这种思想在影响着我国古代民俗,所以,自先秦以来人们一直用“披麻戴孝”穿白衣这种方式来祭奠死者。
除此之外,因为我国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比较浓厚,对死亡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久而久之,白色的丧服成了一种有违吉祥的表现。
所以,中国人对白色的忌讳越来越深。
正是因为古人对白色的敬畏与日俱增,以至于,使得白色的特殊地位变得无法撼动。
当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的葬礼中,不论是白色还是黑色的着装都是得体的。今天我们讨论丧服颜色这一话题,也旨在探索古人对白色的理解和认知。
其实,除了白色之外,古人对其他颜色的选用也有不少讲究。毕竟,在没有“科技”这个概念的古代,人们对未知的一切都抱有敬畏的心态。因此,那些流传下来的民俗传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古人在特定环境下孕育的价值观。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今天能看到五花八门的传统文化,还要得益于古人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心。
参考资料:
【《史记》、《管子》、《仪礼》、《后汉书》、《大戴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