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众多悬疑类型的作品,《漫长的季节》显得格外“明亮”。/《漫长的季节》
从某种层面来说,《漫长的季节》似乎是一部“伪装”成悬疑剧的生活剧。整部剧充满了生活化的视听语言:买大骨头给儿子炖酸菜、在车间的火炉里烤土豆、因为“买来的油条是否要装在盘子里”而拌嘴、在电影院里聊弗洛伊德……这些看起来和主线无关的画面让这部剧变得亲切而丰满。
剧中有着很多幽默的表达,龚彪和丽茹约会一起看电影,他给丽茹讲弗洛伊德,丽茹反问说:“弗洛伊德是谁?他分房子了吗?”“弗洛伊德是个学者,不是咱们厂的。”“那你分房子了吗?”
剧中“分房子”的名场面。/《漫长的季节》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导演几乎在每一集都埋了经典东北电视剧《马大帅》的梗——龚彪的外号“彪子”、路边小饭店的名字是“桂英”,以及重要的“维多利亚广场”。广场前的门童也是曾经《马大帅》中的演员,剧中,他站在门口问范伟饰演的王响:“看你眼熟呢,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庞大而安静的钢铁厂和声色犬马的“维多利亚”娱乐广场,各自装满了焦虑的和欢笑的人。在剧中,他们存在于同一时空下,成为两种价值的具象化体现。
钢铁厂和“维多利亚”娱乐广场,成为同一时下两种价值的具象化体现。/《漫长的季节》
一方面,它是代际观念的差异。王阳和父亲因为邢三儿的诬陷而产生矛盾后,妈妈是这样劝导儿子的:我们这代人被安排惯了,身上有个圈儿,总感觉自己应该待在圈儿里。但对儿子王阳来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跳出这个圈。
在曾经的时空里,这种差异是无法和解的。就像王响觉得,儿子的那首诗《打个响指吧》后面应该接的是“吹起小喇叭,嘀嘀嗒嘀嗒”,怎么能接着就写“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呢。
另一方面,它也是社会变迁之下的价值观转变。社会中的普通人看似有选择,却也只能随着不同时代的浪潮挣扎。
以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常用冬天作为背景,毕竟凛冽的寒风、光秃的树木、呼出的白色哈气似乎更符合外界对于东北气息的印象。但实际上,东北并不只有冬天的肃*感,它四季分明,可以很晴朗明亮,人们也可以乐观积极地活着。
东北并不只有冬天的肃*感。/《漫长的季节》
《漫长的季节》的时空背景选择了季节感并不明显的秋天,或许也是这个故事想要表达出的微妙感觉:北方的秋天总是短暂,但过去的记忆却无比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