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丰收的田野
是现代农业科技,把东北从北大荒,化为北大仓
那么我们今天把这事整明白,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我想至少有两点启发:
第一个启发:人世间许多令我们疑惑不解的现象,其实都是有原因的,例如“东北肥沃”和“地广人稀”这两个矛盾的现象,其实我们一探究,一解释,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委。
第二个启发:人世间的许多困难,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例如我们利用棉花,把极寒地区庞大人口过冬的问题解决了,利用农业机械,把犁翻冻土、抽干沼泽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试想,假如当年女真人、靺鞨人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他们在历史上就会形成一个人口庞大的超级民族。历史就要改写。
今天的东北
已经成为中国粮食主要供应地之一
今日份彩蛋
为什么宋、元、明、清没在长安建都?
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代中国著名的都城。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在西安建都。
例如,周、汉、隋、唐,这些王朝,都在西安建都。
长安,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那么,为何唐朝灭亡了之后,我国的朝代,宋、元、明、清,再也没有定都长安呢?
古都长安
熬不过气候变迁,暮然回首,竟已沧海桑田
答案是这样的:
因为唐代之后,气候变冷,包含整个陕西省在内的西北地区,降雨量下滑,开始变得贫瘠,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冷,关中平原的湖泊消失,陕西的草原,也逐渐沙化、荒漠化。
于是,随着气候变冷,中华汉地的经济中心,开始东移,开始转移到东面一些降雨量更充足的、更富饶的城市,例如说开封、杭州、北京、南京等地。
经济中心一旦向东转移了,那么,长安(西安)也就不再适合做首都了。
为什么?
因为在古代,交通不方便,一个国家的首都,不能离经济中心太远,离得太远,征税和行政的成本,就会高到吓人。
举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经济中心在临安(杭州),而行政中心在长安(西安),那么,从临安征收的10000斤粮食,运往长安,补给京畿地区的部队,这一路上是1500公里。
10000斤补给粮食,在1500公里的一路上,不断损耗,从临安运达长安,往往只剩下1000斤了。
这显然是非常不靠谱、非常荒诞的,绝不可行。
所以我们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 “千里不运粮”,也就是说,超过五百公里的路程,原则上,不运送粮食。为什么?因为路上粮食的损耗太大,运输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这种运粮模式只适用于短途
在古代只要超过500公里
就开始变得不划算
当然了,有运河又不一样,有了运河,不要说一千里,就算两三千里,都可以运粮,因为水运的损耗,没有陆运那么大。
所以说,在古代,一个国家的首都,不能离经济中心太远。
想当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就是因为当时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是最大的税源。300公里的路程,当时开车六个小时。
上午打电话,下午银行的钱,就从上海押到南京。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