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满江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4 16:52:20

#辛亥革命纪念日#

满江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满江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之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是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中涌现出了许多新女性:如秋瑾、傅文幼、唐群英、尹锐志和尹维峻、张竹君、林宗素、吴木兰、刘青霞、徐宗汉、陈撷芬、胡彬夏、唐群英、张雄西、何香凝、何震、陈撷芬、苗洛、吕碧诚、严玉秋等。

满江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满江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辛亥革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清山阴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

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翌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评议员、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接办大通学堂,赴浙东各地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准备皖浙两地同时起义。五月二十六日,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绍兴革命行动暴露。六月初四下午四时,清兵三百余人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初六日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3岁。所作诗词豪放悲壮,后人辑为《秋瑾集》。

满江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满江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其中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在辛亥革命期间所写的一首词。该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原文如下: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秋瑾的“青衫之泪”,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满江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满江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当时正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抒怀之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