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个好的身体,往往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脾胃。
但在当下的生活中,面对着无处不在的学习工作压力,外卖代替一日三餐的生活方式,脾胃问题开始普遍起来:腹胀、胃痛、嗳气……这些情况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
如何调理脾胃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今天教授向大家推荐7味药食同源的中药,轻松解决脾胃问题!
脾胃不好?找准这7味中药
01 莲子
莲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促进食欲的功效。常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遵生八笺》中记载一道莲子粥,将莲子肉煮烂捣碎,加入糯米一起煮粥食用,有补益脾胃,强健身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日常保健药膳。
02 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入脾经,具有健脾益气,养胃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以及慢性胃炎等,现代研究还表明山药有调节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在药用时常搭配黄芪使用,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淮山研磨,与梗米四六配比一起煮粥食用。
03 大枣
大枣甘温入脾,药性平和,又被称为“脾之果”,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等证。
大枣常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的药一起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煲汤也可直接食用。《太平圣惠方》中提到可以将大枣,茯神煎煮半小时后,去渣放入粟米煮粥食用,有养脾胃之气的功效。
04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补气,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脾胃虚弱,痰饮等。
茯苓配伍白术使用,能大大增强健脾祛湿的功效。日常保健可以将茯苓研粉,拌米粉一起蒸煮成茯苓糕食用,最是补益脾胃。
05 黄芪
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作为补中益气的要药,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焦虚寒。
黄芪常与白术搭配使用作为补气健脾的药物,脾胃气虚的人群可以将黄芪白术煎煮服用,或者搭配乌鸡,鸽子或鹌鹑等肉类炖汤。
06 砂仁
砂仁性温味辛,主入脾、胃经,长于“醒脾调胃”(《本草求真》),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效。擅于治疗脾胃气滞兼有湿气,以及脾胃虚寒呕吐等。
砂仁常用陈皮一起合用,二者泡水服用有很好的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的作用。对于胃口不好,湿气重的人群可以尝试一下砂仁蒸排骨这道菜,也可以在炖汤时加几个砂仁。
07 麦芽
麦芽甘平,主入脾、胃经,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是治疗食积腹胀的良药。常用于治疗米面等淀粉类食物的食积不化。
焦麦芽常与焦山楂,焦神曲三药合用,并称为“焦三仙”,对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的人群疗效十分显著。平日感觉过饱时也可以用焦麦芽煮水代茶喝,有助于消化。
每日一举养脾胃
八段锦作为中医养生导引功法,其中的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是一个调理脾胃和肝胆的健身动作。
通过牵拉和按摩脾经和胃经,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适合每日练习。
动作要领:
①两腿徐缓伸直,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经面前,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左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饿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前方;
②松腰沉髓,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上。重复上述动作,左右相反。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3遍。
每日一茶调脾胃,山楂麦芽茶
材料: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山楂、麦芽和红糖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后,去渣取汁,代茶温饮。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导滞。
说明:山楂味酸甜,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麦芽擅长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二者合用,适用于脾虚食少,食积腹胀的人群。
好的脾胃是养出来的,规律作息,平衡饮食很重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自己的药材或者药膳作为调理脾胃的方法,但如果当脾胃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越拖越严重。
参考资料:
[1]唐德才,吴庆光,《中药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312-3316
[2]程凯,杨佃会,《中医养生适宜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91-92
[3]张婷婷,王凤忠等,补气健脾类原料及组方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