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智斗秦王,和氏璧有惊无伤。这段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完璧归赵”。
回来之后,蔺相如就成了赵国的民族英雄,他的职务也如同坐了火箭,从不名一文的门客一下子升到了上大夫的位置。这是个相当高的职务,是大夫中级别最高的职位。
后来,秦国没有再提起过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事情,和氏璧也就一直存放在赵惠文王的宫殿里。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一直在赞扬蔺相如的外交成果,但对于秦昭王为什么要和氏璧这个问题却有所忽略。
秦昭王为什么会如此看重这块和氏璧,进而主动提出用15座城池来换取呢?
秦昭王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半个多世纪,开疆拓土,锐意进取,一直致力于扩大秦国的版图,从来都是他占领别人的城池,却没有他将自己的城池拱手相送的先例。
有一件事可以作为例证:在完璧归赵这件事的前几年,为了得到楚国的土地,秦昭王曾以谈判为借口,将楚怀王骗到武关(今陕西商南),可是楚怀王刚一到武关,就被秦昭王逮捕,秦昭王逼迫楚怀王割地,楚怀王不愿意,秦昭王一怒之下就将楚怀王扣押在秦国,直到楚怀王死后才将他的遗体送回。
同时,秦昭王几乎没有声色犬马的爱好,对于所谓的玉器古玩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这次他为什么一反常态,要用十五座货真价实的城池来换取一块无用的和氏璧呢?
这其中一定有特殊的原因,需要结合这一事件前后的史实去寻找其中的蛛丝马迹。
我们经常说战国七雄,其实在完璧归赵发生的那个年代,当时的实力较强的是秦、楚、赵、齐四国。
对于秦来说,南有强邻楚国,北有强邻赵国,处在两强夹击之下,战略思想稍有不当,就会给国家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齐国离自己稍远,不相为邻,相互的威胁不是太大。
对于南边的强邻楚国,刚才我们也提到过,秦昭王已经打过交道,并且占了一定程度的上风,可以说对于楚国的实力,秦昭王是了如指掌。
在这样的背景下,野心勃勃的秦昭王必然要摸一摸北部强邻赵国的家底,实际感受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真实态度。
赵国当时的国王是赵惠文王赵何,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很有魄力的国王,他曾以“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
赵武灵王最早立的太子是赵章而不是赵何,只是因为赵武灵王喜欢赵何的母亲,就把本来没有资格做太子的赵何改立为太子。
赵武灵王知道自己中途改立太子的行为有一定的政治风险,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儿子赵何坐稳国君宝座,赵武灵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决定放弃终身制,自己提前从国君的位置上退休。这样做目的就是让赵何提前即位,自己还可以扶上马再送一程。
4年之后,原来被废的太子赵章发动叛乱,被赵何平定。赵何的手下人借机将已经退位的赵武灵王包围在沙丘行宫里,断粮断水,直到最后将赵武灵王彻底饿死。此事史称“沙丘宫变”,这一年是公元前295年。
这样,在别国的国王眼里,赵惠文王就是一个谜。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谜呢?第一,他是赵武灵王的继承者,赵武灵王为他留下了十分厚实的家底,因此,赵国的国力是个谜;第二,赵惠文王作为赵武灵王的儿子,即位之后诛*了自己的兄长,又用非常手段清除了自己的父亲赵武灵王,因此,很容易给外界留下铁腕的印象。
赵惠文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外界了解不多。
对于秦昭王来说,这个谜他更有解开的必要,不然,他就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
怎么测试,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借赵惠文王刚得到和氏璧的时机,秦昭王卖个关子,说想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显然,这是秦王给赵王出的一道政治思考题,明眼人一看就应该知道这其实是在挑逗赵国,为的就是考验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政治态度。
如果你赵国不予理睬,说明赵国底气比较足,实力比较强,*斗争意志比较坚定,那秦国就应该对赵国避让三分了。
反之,如果我这道思考题给你赵国带来了困扰,那就说明赵国对于秦国心存畏惧,赵国的*已经未战先怯,这将成为秦国制订未来外交政策的重要参考。
那么,秦昭王测试的结果如何呢?
那就是,你赵国对于我秦国的要求,根本没有拒绝的勇气。我想要和氏璧,你赵国不是乖乖地派人送来了吗?并且,蔺相如所谓的一番痛斥,更是给秦王提供了明确的印证。
蔺相如在不经意中又泄露了什么秘密呢?
蔺相如曾经义正词严地痛斥秦昭王:你的使者到了赵国,传达了你想以城池换和氏璧的意愿,这个信息在赵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之后,赵国内部如何恐惧,赵王如何低姿态等,都被蔺相如一五一十地透露了出来。这些对于秦昭王来说已经足够,测试的目的也已达到。
由此,他已能充分断定,赵国内心对于秦国充满了恐惧,没有了赵武灵王的赵国已经是纸老虎。
这番测试,表面上看秦昭王被蔺相如抢白了一番,特别没有面子,但事实上,秦昭王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他通过赵国的反应,已经巧妙地测试出赵国对于秦国的态度。
与此相比,蔺相如所谓的怒发冲冠,所谓的慷慨激昂,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第二年,在赵国还陶醉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虚幻胜利之中时,秦国的军队就过来了。
公元前281年,秦攻赵,拿下了石城(今河南林州东南);公元前280年,秦再攻赵,*两万人,攻陷代郡(今河北张家口蔚县)。这些都是发生在完璧归赵之后不久的事情,而在完璧归赵之前,秦赵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更不用说秦国攻取赵国城池的重大事件了。
我们将这些史实联系起来思考一下,难道这些事情和所谓的完璧归赵没有关系吗?
知道这些事实,我们再来思考所谓的完璧归赵,再来看蔺相如所谓的外交胜利,难免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透过完璧归赵的表象,我们应该看到蔺相如胜利的侥幸,看到蔺相如应对的失策,看到赵国实力的不逮,看到秦昭王的雄才大略。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大国外交折冲樽俎的魅影。
摘自 | 《领导文萃》2021年12月下
稿件来源 | 《百家讲坛》
本文作者 | 郭灿金
责任编辑 | 张风
微信编辑 | 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