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村和热科院还有一个企业,一直探讨如何利用科研单位,就是我们热科院还有一个村集体加公司的模式,打造一个科普休闲,还有就是农业公园,这方面的一个发展的方向,现在就逐步在推进之中”,国泰村党组织*朱小毅说。

可可种植园
2020年7月,中国热科院广州研究院正式落户赤坭镇。走进国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的大棚,让您大开眼界,一睹可可树和可可果实的真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的工作人员陈丽娜说:“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54年由华侨引入海南兴隆华侨农场试种成功,可可特别的芳香,可可果直接生长在树干和主干上,外形像木瓜,可可果皮厚实坚硬,果肉甜美多汁,味道极像山竹,每个可可果里都有25~40颗可可豆,主要用于制作巧克力、饮料、糕点和冰淇淋等,含有丰富的类黄酮、膳食纤维及矿物质营养元素等,实验站在这里种植了一亩地可可,共有40棵可可树,主要是用于科普示范,让大家认识可可树,体验可可的加工制作,巧克力的制作,还有可可的健康知识普及,可可可以软化心血管,小朋友可以补钙,对人体有很多的益处。”

白坭村
游红色根据地 感受红色文化
白坭村位于赤坭镇西北部,有107国道与山前旅游大道2条过境公路,距离镇政府8公里。因村子附近蕴藏大量高岭土(俗称白坭),故名白坭村。
白坭村坐落于赤坭镇平原丘陵山岗地带,村内南部有九曲河流经过。位于村落中心的“白坭圩”,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每逢当月的三、六、九日,住在附近的村民前来赶集,好不热闹。目前,白坭村村域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14个经济社,常住人口1056人,耕地面积约500多亩,现农业以园林种植、四大家鱼养殖为主。
在白坭村内,现存书舍两座,为茂兰书舍、永福书舍。白坭河堤旁有3棵百年榕树,皆为广州市古树名木。
白坭村一带在花县历史上,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等方面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据文献记载,白坭曾发生过两场著名的战役:1929年的粤桂赤白坭战役和1939年由白云区神山人伍观淇指挥的赤、白坭之战--抗击日军104师1个旅团的进犯,歼敌60余人。
1941年,中共北江特委在花县白坭乡下巴水村成立中共清三花工作委员会。特派员何俊才以塾师身份为掩护,先后吸收宋炳垣等6人入党,建立了党支部。下巴水村是白坭乡属下的一条自然村,位于清远、三水、花县的交接处,群山环绕,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清三花工作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领导这三个地方的革命工作,在当时占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随后该工作委员会北迁到清远、韶关等地,与花县部分地下党员失去联系。
1943年冬中共北江特委派廖宣以特派员身份寻找失去联系的花县地下党员,并发展一批新党员,开展地下武装斗争。随后党组织派出一批党员以教师为公开职业作掩护,在白坭、白石、连珠一带活动。他们白天给学生上课,夜晚给农民夜校教书,教育了大批青年参加革命,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主张,还组织和支持农民减租减息,让进步思想得以传播。
1947年到1948年,中共地下党在白石、连珠一带活动,为迎接解放军到来发展组织、培养爱国青年参加革命。在白石小学、连珠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西边村
“芋”古祠堂来场文史约会
西边村地处赤坭镇南西部,位于山前大道(赤坭路段)路边,面积约 4.78平方公里,下辖13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2036人,643户。村距离花都区约37公里,离赤坭镇18公里,只有一条过境公路,地缘优势较弱。由于地处丘陵山岗地带,西边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多年生产发展,形成水田种植水稻、花生、芋头、冬瓜,鱼塘养殖四大家鱼的发展模式。

说起香芋,大家都知道炭步镇的文冈香芋远近闻名,但其实赤坭镇西边村的香芋也不逊色。
位于西边村的芋头种植园,成片的香芋苗长势茂盛。文冈香芋落水是浮在水面的,而西边香芋则是沉入水底,个头非常结实。西边村党委*梁德明介绍,近几年,西边村种植香芋的村民逐渐增多,从原来的20多亩增加到了40多亩,家家户户都采用农家肥种植香芋,种出来的香芋粉爽甜滑、味道绝佳.每亩产量在3000斤左右,销路基本不用愁,周边的城市、区镇都来收购,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大增加。
西边村现有田头祠堂、梁氏岗头南祠堂、梁氏岗头北、北社夏氏祠堂、南社夏氏祠堂等5座古村落宗姓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