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我国,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发病率较高,占肺癌的20%。
男性为多,发病高峰在40~60岁。
50%以上为肺外周无症状孤立结节,少数可呈大叶性实变。
一、病理学
发源于细支气管肺泡的Clara细胞,Ⅱ型上皮细胞及其化生的粘液细胞。
1999年WHO将肺泡癌归类到腺癌,但其组织学类型、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与腺癌不同。
伏壁式生长(lepidic)特征:
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结构无破坏,肿瘤分泌的粘液充满肺泡,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泡征。
大体分型:
① 孤立结节型:
大多在肺的外周部,胸膜下,大小不一,多呈分叶状,伴有胸膜凹陷征,密度不均匀。
② 多发结节型:
细小结节,中下肺野为主,结节大小相似,少数不等或有个别较大结节即母结节。
③ 弥漫型:
呈一个或多个叶、段的实变,常合并多叶段的小斑片影或腺泡样结节,并常可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
根据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分四型:
① 肺泡细胞型:癌细胞分化好,沿肺泡壁生长,不侵及间质。
② 乳头状型:仍保持肺结构,特点是形成许多大小稍不等的乳头伸入肺泡内。
③ 粘液细胞型:肺泡壁上附着癌细胞为高柱状黏液细胞,也可只有少数癌细胞散布于肺泡壁,肺泡腔内充满黏液。
④ 混合型:以上三型的混合。
细胞来源分类
BAC起源于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是一种异源性肿瘤,电镜下可见其有四种来源类型:
①大多数病例起源于终未细支气管纤毛上皮的Clara细胞,ciliated cell, 甚至stem cell;
②少数来自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③细支气管化生的粘液上皮细胞mucus-secreting goblet cell;
④混合型:上述各型细胞混合存在。
二、临床表现
孤立型BAC:
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一般呼吸道症状,个别有血丝痰。
弥漫型BAC:
症状较重,主要有咳嗽、咯痰(白色粘液痰)还可有血痰、胸闷、气短、胸疼、消瘦、杵状指等。
但以上症状均无特异性。
三、CT表现
1.孤立型BAC
2.多发结节型BAC
3.弥漫型BAC
1. 孤立型BAC
除一般肺癌的CT征象外,其特点 :
病变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
形态不规则可呈星状或斑片状;
空泡征出现率高,>50%;
细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 30%;
蜂窝征:病变呈现细网格状改变;
磨玻璃征;
胸膜凹陷征> 80%;
蜂窝征
多个小泡聚集成蜂窝状,呈网格样。
整个或部分瘤结节呈密度较淡或模糊状,不掩盖血管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