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
隶书,就是手写体的意思。我们现代人在看小篆的时候,发现小篆的笔画非常复杂,常常一个字就有好几十笔。并且其笔画很多都毫无规律,虽然不会影响人的阅读,但是,这样给书写就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个是书写非常慢。另一个是对书写的要求非常高,一个人往往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写好小篆。而一个人除了写字之外往往还有其他的事情,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在书写上面,就导致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不足。这样导致了隶书的出现。
我们看到,隶书的书写笔画笔顺和现代汉语几乎一模一样。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书写。当一个人写隶书字的时候,其速度要比写小篆快很多。
隶书出现于秦朝,在两汉时期占据统治地位。南北朝时期楷书出现后,隶书的地位下降。
但是,当我们看到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字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上述所有字体其实都可以看成是隶书的变体。所以,我们在研究汉字的字形演变的时候,只需要研究到隶书就可以了。
我们现代人划分的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等,其实是从书法的角度来划分的。从书写的角度来看,它们和隶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这里略过不提。
隶书:
以上是汉字的简史。那么,问题来了,古人是以什么为标准造出了汉字呢?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而不是那么写?一个汉字,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意思而不是那样的意思?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根据造字依据的不同,将汉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商朝晚期到战国末期,也就是甲骨文,金文,大篆时期。第二个阶段为从战国末期到清朝末期。也就是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为清末之后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中国人造字的依据为人象或者象形。
何为人象?
人象可以理解为人类的肢体语言。我们知道,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要表达头疼,就可以用手捂着头,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那么,别人就知道你头疼。要表达强壮,就可以展示自己的宏二头肌。等等。
现代社会中,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肢体语言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要给完全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和一个完全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在一起交流,而他们之间又没有共同的语言,那么,唯一能够交流的方式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比如,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伸出双臂做拥抱状,表示欢迎,等等。
而象形,则是指事物具体的样子。举个例子,山是一个隆起的样子,河是一条长条形的带子,门是两扇平面。等等。
在第一个阶段,古人造字的时候,一部分天然名词的依据就是事物本身,比如,羊,虎,牛,山,木等等。在造这些名词的时候,事物是什么样字就写成什么样,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天然名词基本上就是照着事物的样子画下来的。这些字可以被称为象形文字。
但是,除了天然名词之外,其他所有的字,包括动词,介词,形容词等等,它们全部都是根据人象造出来的。比如,力,在,古,物等等。而所有人造物的名词,比如,门,家,刀,衣等字,它们也全部都是根据人象造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汉字的造字依据为象形或者人象。
我们再来看第二阶段。
战国末期,在秦始皇的主持下,秦国开始了对文字进行整理,编撰出了小篆。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编撰小篆的详细过程。但是,我们通过研究小篆的写法,将小篆和之前的文字相比较,发现对于人象文字来说,小篆和之前的文字字形变化并不大,比如力,在,古,虎等字。但是,对于象形文字来说,小篆和之前的文字字形变化非常大,已经完全看不出事物原本的样子了。
我们通过对这部分汉字的小篆的写法和人象进行对比,发现这部分汉字的小篆的写法也能够很好的对应人象。
我们再来看隶书,我们看到,隶书和小篆的写法区别很大。那么,古人又是以什么为依据确定了隶书的写法呢?
我们将小篆和隶书进行对比,发现隶书其实就是对小篆的简化,也可以理解为更加抽象的小篆。
我们在上文中说过,每一个小篆字都对应一个人象。在隶书中,同样是每一个隶书字都对应一个人象。但是不同的是,小篆对应的人象比较具象。也就是看起来更加形象。小篆的汉字的写法看起来更像是直接将人象画了出来。但是隶书对应的人象则比较抽象,很难将隶书和人象直接联系在一起。但是,并不能改变每一个隶书字都对应一个人象的事实。
这样,我们可以的出结论:战国末期到清朝末期的每一个汉字,其造字的依据,都是人象。即便是在这之前没有对应人象的文字,在这一阶段也全部都改变写法,变成对应人象了。
由于小篆的编撰工作是在秦始皇在位期间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于古人来为汉字的造字依据正名:秦始皇规定中国的汉字必须要对应一个人象。
诚然,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大部分汉字的造字依据都是人象,但是,终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对应人象。只有在秦始皇之后,所有的中国汉字都对应一个人象。
所以,我们借助于秦始皇来为汉字的造字依据正名,是符合历史现实的需要的。
事实上,这种假托古人为某个事件正名的方法在世界的屡见不鲜。
举个例子,全世界的基督徒都认为,基督教是耶稣创立的。但是,在任何一本正史上,都找不到关于耶稣的任何记载。只有在野史和口碑相传中才有耶稣这个人,但是,即便是野史和口碑相传,其内容也是漏洞百出,相互矛盾,不足为信。所以,历史上到底是不是存在耶稣这个人都存在疑问,更不用说基督教是不是耶稣创立的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全世界的基督徒将耶稣定为基督教的创始人。
再举个例子,中国的《易经》。相传《易经》的作者为商朝晚期的周文王。但是,在周文王时期,中国的文字才刚刚出现,并且数量也不多,很多易经中的文字在当时根本就没有。所以,《易经》几乎铁定不是周文王所写。但是,这并不妨碍后人将《易经》的作者定为周文王。
当然了,这种假托古人的方法也不是乱来,需要根据历史现实的需要,才能找到合适的古人进行假托。
而我在假托秦始皇的时候,综合考虑了字形依据的重要性以及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才做出的假托。所以,这个假托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阶段,也就是清末之后的阶段。
再清末,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造字依据也被中国人忘记得一干二净。
所以,在这一时期之后造的字,都不符合对应人象的规则。
举个例子,铱,铬,钴等字。不是说不能用人象来表示这些字,而是说这些字对应的人象和它们的字义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非常希望有关部分对这部分汉字进行写法上的改变,使之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则,能够对应一个合适的人象。
在这里,我需要澄清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汉字是象形文字。
很多现代人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
我们知道,所有的欧洲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也就是文字只表达一个声音,而与事物的表象无关。十九世纪时,欧洲人发现了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文字完全不同于欧洲的任何文字,其字形和声音完全无关,反而和事物的表象非常接近,几乎就是照着事物的表象画下来的。所以,欧洲人将古埃及文字称为象形文字。
后来,欧洲人发现,中国的汉字也与读音无关,于是,便误以为汉字也是象形文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欧洲人和后来的美国人掌握了世界舆论的话语权。而一部分中国人由于受到了西方人的误导,也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有必要澄清这个误区,告诉全世界中国的汉字不是象形文字。
第二个误区:汉字是表意文字。
所谓表意文字,意思就是每一个字只表示一个意思或者语素,但是不表示任何音节的文字。
比如我们现在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等等,就可以理解为表意文字。没有给数字只表达一个意思,除此之外并不表达任何声音。所以,全世界所有国家中,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一样,但是读音却各不一样。
阿拉伯数字:
罗马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