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占据了险要的地势易守难攻,易于藏兵,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态势,各县之间的农业经济能自给自足,驻扎在这里的部队也可以原地筹款筹粮,不需要依靠外界进行补给,能有效抵御国民党的进攻。
通过对罗霄山脉中段进行考察,*毫不吝啬对这里的赞美之词,曾明确表示“走遍整个罗霄山,只有中段的宁冈,最适合进行军事割据。”又称这里是“地利人和之边界”。
罗霄山脉为南北走向,坐拥很多地势险峻的山脉,其中天龙山、万年山、武功山等山峰,海拔从1000米到2000米不等。
为什么在重峦叠嶂的罗霄山脉,*等人唯独相中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呢?
罗霄山脉北段的地势接近武汉这样的政治中心,远不如中段可进可退,南面虽然地势较好,但是群众基础又不如中段地区,从政治上的影响力来看,不如中段和北段好,中段结合了群众基础和地势优势,自然成了建立根据地的重点考虑对象。
井冈山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有“五百里井冈”之美名,在连绵不断的峰岭之间,井冈山是最险峻的,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硃砂冲将其紧紧包围。
包围这井冈山的这些山峰后来又被合称为“五大哨口”,哨口扼守着井冈山上大小数十个村落,村子呈现“井”字型分布在各个山间小盆地中,通过这五大哨口可以紧紧把握住井冈山的交通命脉,根据地建立后可将其作为军事要塞。
这里属于山地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降雨量、日照时间等都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物产,一旦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很大程度上能实现自给自足,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绵延的群山养育了高山流水,水流向下汇聚成溪流小河,形成了莲花的琴水(现称为莲江)、遂川的泉江、宁冈的龙江等水力资源,进一步丰富了井冈山地区的自然资源。
除了粮食竹木等生活必需品外,井冈山地区还能产出大豆、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茫茫大山之中,居然盛产各种药材,这在后期红军缺少药品的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
除了上述原因外,*等人决定率部上井冈山,与井冈山一带的群众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在井冈山有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影响、有中共组织的农民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