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熔炉(红色印记) (2)
牛克伦
入校的当天,吃过晚饭,队的指导员李振邦同志便来看我们了。
指导员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干部,个子不高,人挺和蔼。他问了我们路上的情形,便约我们到外面去散步。
一路走,他一面给我们介绍抗大的历史。讲到第一期在保安开学时,学员们怎样自己动手收拾马棚、废窑,开辟校舍,第二期学员又怎样在物质供应十分菲薄的情况下坚持学习。话题慢慢扯到当前我们第三期的困难上来,忽然,他停住脚,指着对面的山梁说道:“你们看……”
我们向山上望去,光秃秃的山头,被切成了一层层的梯坎,到处是新劈开的黄土。那是什么?我们一时都没有看懂。
“那就是我们的新校舍呀!”指导员笑了笑,接着就告诉我们:延安房子有限,成千上万的新同学不断涌来,往哪里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校部向二期师生发出了号召:自己动手,两个星期,挖好一百五十孔窑洞。经过二期同学的辛勤劳动,窑洞已经初具规模了。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课程。”指导员严肃地说,“林彪校长在一次讲话时就说过:‘我们学校里还有一个没有列入课程表的课目,就是:‘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从明天你们就要上这一课。”
第二天,天还不亮,我就被一阵欢笑声、歌声和铁器撞击声惊醒了。起来一看,院子里东一堆铁锹,西一堆镢头,还有一辆辆的小车、一对对的土筐。院当中放着些锯成两半的煤油桶,每个班围着半桶小米稀饭。我连忙挤上去,喝了两碗,抓把铁锹便跟上大伙出发了。
原来校舍工程已到扫尾阶段,我们是来整理校舍的,活并不算重,但对我们这群大多数从未拿过锹把的青年学生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一天劳动下来,一身汗水,两手水泡,个个腰痠腿痛。但是,正是这样的劳动,锻炼和教育着我们,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并且不断增长着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正如*给抗大建设校舍的题词中指出的,这个成绩证明了:“在共产党与红军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
“这就是马列主义!”
到校十多天以后的一个上午,全校同学集合在我们三大队的院子里,欢送二期的部分毕业同学到前线去。
会场上,队与队互相拉着歌子,歌声、口号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常。突然,歌声停了,罗瑞卿教育长站在队前宣布:“现在,请*给我们讲话!”
啊,*!全场静了一刹,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二?九”运动以后,还在白区的时候,我们就偷偷地阅读过*的著作;到校以后,从指导员和老同学的介绍里,我们知道,“抗大”就是在*亲自领导和主持下创办和建设起来的;从二期起,他就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抗大确定了教育方针,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句话加上校训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便成为抗大的传统作风。在尔后*为抗大建校三周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更明确指出:“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少的。”这些天来,我们总怀着这么个心事:希望能够见到*,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时,只见*穿着一身旧灰布军衣,微笑着,举着手慢慢走到队前。
*首先向我们分析了当前的抗战形势,接着,对二期的同学作了许多指示。最后,他向我们三大队这边走了几步,对我们说道:“你们来到了延安,很好,我们欢迎你们。”
会场活跃起来了。
*又问我们:“你们会不会吃小米呀?”
“会!”我们亮起嗓子大声回答。
*又问道:“会不会打草鞋?”
我们又齐声回答道:“会!”
*笑了笑说:好!能吃小米,会打草鞋,会爬山,才能算抗大的学生。你们是来革命的,要学马列主义。要懂得,吃小米,爬大山,这就是革命,这就是马列主义!
这次,*讲话时间不长,但这些话却象明灯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心。这些天来,我们虽然也初步认识到了“艰苦奋斗”这句话的含义,也经受了一些吃小米、打草鞋、远道背粮食等艰苦生活的锻炼,但还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刻地意识到艰苦奋斗对一个决心革命的人,竟有着如此巨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