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明代章回小说发展历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1 10:37:24

唐诗宋词元曲,这是中国文化最辉煌的内容。而小说,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是宋元时期,有了“说话”技艺。发展到明代后期,由于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兴起,“说话”逐渐被说书所代替,但那些宋元旧篇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逐渐脱离口头文学而成为书面文学——通俗小说。这时,有不少人整理宋元话本,并模仿创作了很多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被称为“拟话本”。拟话本的作品专集很多,但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其实是“三言”和“二拍”的合称,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集。

明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明代章回小说发展历程(1)

“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也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的开始。“三言”的作者冯梦龙,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苏州市。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做过贡生,任过知县。清兵入关后,进行抗清宣传,后死于故乡。冯梦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与整理。除“三言”外,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和《新列国志》,刊行了民歌《挂枝儿》和《山歌》等,改编了戏曲《精忠旗》和《酒家佣》等,创作了传奇《双雄记》《万事足》,其中以编撰《三言》影响最大。其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三言”每集40篇,包括宋元旧篇、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其后,凌濛初模仿冯梦龙的“三言”创作“二拍”,共两集,每集收录作品40篇。

凌濛初,明末著名通俗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别号空观主人,浙江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等职;敌视农民起义,曾献《剿寇十策》,后被农民军所困,呕血而死。作品除“二拍”外,还编有《南音三籁》《国门集》及杂剧剧本《虬髯翁》《北红拂》等20余种,其中以“二拍”最具影响力。

“二拍”完全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二拍”的创作成功,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不仅经过冯梦龙的努力完成了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过渡,而且经过凌氏的努力实现了由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转变,从而将白话短篇的创作方式引上了常规轨道。“二拍”的出现,开创了文人拟作话本专集的先例,在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

从影响力上来看,“三言二拍”在通俗文学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一幅全面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卷,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需要指出的是,“三言二拍”总计400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

“三言二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丰富的社会画卷,作者通过烘托渲染,突出具有戏剧性的特殊情节,动人心魄、发人深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此外,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晓畅明快,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小编觉得有一些内容有意强调因果报应,有劝世的意思,初衷是好的。小编有机会会给大家介绍几篇。(本文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