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成了这个图。包住对手的棋子就可以吃掉,这是围棋的一大根本,而这个根本更优先于禁入点这一条规则。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看看下一个图。
这是白棋下在白1之后的图。看到这个图时候可能会觉得“咦?这个图有点奇怪”。没错,白1之后周围已经有黑棋了,确实跑不出去。
但是,即便白1这颗子必定是会被黑棋吃掉的命运,但是白棋还有一条活路。而规则里面这手棋也是可以下下去的,所以这手棋并不是禁入点。
当然话虽这么说,应该不会有人在知道明明活不了的情况下还会下在这种地方。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根据周围情况的不同,白1这手棋有可能会变成好棋。
在上图的基础上,白棋多了3颗子。那么现在的情况和刚刚有什么不同呢?
白1依旧下在了同一个地方。刚刚一个图白棋还是被周围的白棋封住的格局。但是这个图,黑△这颗子的活路反而就没有了。也就是说,白棋可以把黑△一子吃掉。有没有觉得很有意思。棋子的配置稍微有些不同,棋子的立场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保持公平而出现的贴目
在对局时,为了保持黑白的公平,于是就有了贴目。在第1讲的时候稍微提到了一些,那么今天我们再详细说明一下。
围棋是黑棋先下的游戏。在有限的盘面上,双方互相围地盘的话,先下的一方相对有利的概念应该不难理解。
这样一来,为了公平起见,最后在计算目数的时候,规定黑棋要给白棋6目半。这个被称作是贴目。相信有人会问:“6目我知道,但是这个半目是什么鬼?”,那么下面就回答这个疑问。
比如说,终局之后计算目数的时候,黑棋有50目,白棋有44目。如果贴目是6目的话,就会形成和棋。“半”的话,用英语来说就是Half Point。也就是说,6目半就是6.5目。加上了半目之后,就避免了和棋的情况。
黑棋有50目,白棋有44目的话,就会相差6目,加上贴目的话,白棋的目数就44目 6.5目=50.5目。这样的话结果就是“白半目胜”。这就是贴目的规则。
当然了,6目半这个数字,这是历史的演变以及棋手们在正式比赛上留下的数据得出的数字。根据时代和国度的不同,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同。日本引入贴目的时候当初是4目半,过了一段时间时候变成了5目半。而我成为职业棋手不久,贴目就变6目半并保持到了现在。
最近成为一大话题的“围棋AI”,他们的贴目都设定为7目半。第一手的胜率是黑47%,白53%认为是白棋稍稍有利。所以我觉得现在被广泛使用的黑贴6目半的规则,感觉是刚刚好的贴目数量。而围棋AI为什么没有采用6目半而是采用7目半,要把这个原因说清楚恐怕要写好几本书才能说明白,所以这个等有机会了再说。
在围棋界,最先创造出职业棋手制度的人,各位可能会大吃一惊,是德川家康。在江户时期,当时有“御城棋”的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但是当时围棋并没有贴目的概念,那么当时是怎么保持公平的呢?
在江户时期,并不是一局定胜负的规则。黑白交替换先之后要下很多盘棋,胜局多的一方才是胜者。在大规模的胜负棋里,当年还因为不遵从将军命令,在远处的小岛进行了60番棋的胜负。自从进入近代之后,引入了淘汰赛这样一局定胜负的规则,所以创造了贴目的规则。
这一次我们从围棋的根源,然后提到了围棋的规则。只要牢记围棋的根源,即便规则有一点变化围棋依旧是围棋。比如说,禁入点的概念在围棋刚刚出现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而规则归根到底是用于竞技,但是一些根本性的想法其实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或许在宇宙的另一边也存在围棋。这是我的一个梦想,自己很想和宇宙人下一盘棋。不过那个时候或许会用的是,立体的3D棋盘。